海峽網8月18日訊(記者 王挺)“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一幢幢閩南紅磚風格建筑錯落有致,如果不是街頭巷尾的“閩寧”字眼,讓人還以此刻正身處福建,而不是兩千多公里外寧夏。而這里寬闊干凈的街道,成熟的生活配套,更讓人難以想象這里曾是一片戈壁灘。
閩寧鎮閩南風格建筑。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8月17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主辦的“山海情更濃——石榴花開 閩寧情深”網絡媒體探訪活動,來到了本次活動的最后一站——永寧縣閩寧鎮。由主流媒體記者、網絡達人組成的采風團,將走進原隆村以及企業工廠,見證閩寧鎮從“干沙灘”到如今“金沙灘”的巨大蛻變,深刻感受閩寧協作的山海深情。
留守婦女“變身”帶貨主播
“這是電視劇《山海情》同款的枸杞,還有灘羊、八寶茶,我們全國包郵。”在閩寧鎮原隆村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的“閩寧巧媳婦兒”直播間里,主播們熟練的介紹著各種寧夏特產。
據了解,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是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品牌培育、就業服務、電商創業孵化、技能培訓于一體的電商幫扶示范基地。通過“電商+培訓、電商+農業、電商+旅游”等一系列措施,培育了“閩寧禾美”區域公共品牌和“閩寧巧媳婦兒”直播帶貨團隊。
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而“巧媳婦”直播帶貨團隊的主播,曾經都是大山深處的農村留守婦女。如今,隨著農村電商蓬勃發展,她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并且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
閩寧巧媳婦直播間。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這巨大的變化,不僅改善了她們的生活水平,也讓她們擁有了更多自信。
“過去在山里,沒怎么見過世面。來到這里以后,增長了很多見識,我們還坐過飛機呢!”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的馬燕笑著說,“現在,我們還有了教育意識,更加重視孩子們的成長,對于孩子的未來也有了更多規劃”。
在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像馬燕這樣的移民婦女還有40多名。
員工真在打包商品。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來到車間里的展銷區,記者意外地發現了幾款來自福建老家的農特產。
原來,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通過搭建銷售平臺,不僅向全國銷售枸杞、干果、牛奶等各類寧夏土特產,還將福建的紫菜、銀耳等優質產品引入寧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閩寧協作互利互惠,也在鄉村振興中蹚出致富新路。
展銷區銷售的福建霞浦紫菜。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目前,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日訂單超2000單,年銷售額超過千萬元,直接帶動近百名脫貧人員穩定就業,間接帶動300多人實現就近就業,讓當地群眾實現了“人不出村、就地致富”。
物質與精神皆“脫貧”
而讓當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的,還有在富貴蘭(寧夏)實業有限公司。
據了解,富貴蘭(寧夏)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專業服裝企業。2019年,隨著福建援寧浪潮,富貴蘭扎根閩寧鎮。目前,富貴蘭(寧夏)實業有限公司年產值已達5000萬元,培訓員工1000多人次,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
走進富貴蘭生產車間,機器運轉的“噠噠”聲此起彼伏,縫紉、熨燙等不同模塊的工人正在熟練地工作。
“我們的工作很容易上手,并且在上崗前會專門培訓,即使一開始都不會,多練幾遍基本都能勝任工作,工人們也能因此掌握一技之長。”富貴蘭(寧夏)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琦超說。“職工的平均工資能達到三、四千元,并且還看每個人的工作能力,熟練工人工資會更高。”
女工正在進行縫紉。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可曾想,工廠里會傳來朗朗讀書聲?與熱火朝天的車間不同,在富貴蘭的職工之家,記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走進富貴蘭職工之家,書架、課本、課桌椅、液晶顯示屏……甚至是健身器材、臺球桌等一應俱全。在教室中,來自廈門市大同小學的支教老師張春燕,正在為孩子們講解課文,孩子們認真聽講。這是富貴蘭設立的四點半課堂,而這些孩子,主要都是廠里職工的子女。
張春燕正在進行閱讀輔導。 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我們秉持著讓員工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的理念,希望能夠同步推進員工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黃琦超表示,“隨著廠里的員工多了起來,職工子女的教育也成了一個問題。為了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我們特意設立了四點半課堂,并且邀請支教老師對孩子進行輔導。現在不僅是廠里職工的子女,周邊居民的孩子我們也接納。”
而說到孩子們的變化,支教老師張春燕十分感慨:“我基本上每年假期都會過來,為孩子們進行閱讀輔導。一開始孩子們對閱讀都不太有興趣,如今有的孩子甚至會主動找我要書看,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援寧“老將”再上陣
閩寧鎮脫貧故事的一幕幕,如星光點點,它們在閩寧新貌展示中心得以集中體現。
在這里,一張張照片,一段段介紹,記錄了這里“從‘干沙灘’到‘金沙灘’,從‘移民吊莊’建閩寧村到發展振興成為閩寧鎮”篳路藍縷的光榮歷程。
閩寧新貌展示中心。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1997年7月15日,以福建、寧夏兩省區簡稱命名的移民開發區——閩寧村正式奠基。隨后一批又一批的西海固貧困群眾在閩寧村安家落戶。
20多年來,閩寧之間協作互助,從單向扶貧到產業對接,從經濟援助到社會事業多領域深度合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閩寧模式”,為寧夏脫貧攻堅提供了不竭動力。
截至2020年底,閩寧鎮6個行政村全部脫貧出列,累計脫貧退出建檔立卡1633戶7046人,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超過600萬元。在福建對寧夏不間斷地對口協作幫扶下,當年8000多人的閩寧村,已經發展成6.6萬人的閩寧鎮。
對于閩寧鎮的發展與變化,2019年由福建廈門來援寧的干部,閩寧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李輝欽感觸良多。
“2020年,閩寧鎮農特產品銷售嚴重受阻,我們嘗試利用網絡直播帶貨,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此也為閩寧鎮農特產品打開了新銷路,注入了新活力。”李輝欽說。“我經歷了閩寧鎮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階段,知道產業振興對閩寧鎮發展的重要意義,所以下一步我們還將以產業振興為主,做好招商工作,吸引更多的企業來到這里。”
李輝欽接受采訪。
2024年8月5日,李輝欽的第二次援寧掛職工作再次拉開序幕。和李輝欽一同奔赴閩寧鎮掛職的,還有14名廈門援寧專技人才。他們將用新思路、新方法為閩寧協作探索出新的發展路徑,續寫閩寧山海情。
責任編輯:趙睿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 | 寧夏西吉縣:山海協作,“苦瘠”山鄉華麗轉身2024-08-19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 | 寧夏固原原州區:盤活綠水青山,打造鄉村產業新名片2024-08-19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 | 寧夏隆德縣:六盤山下閩寧情,“紅軍村”有致富經2024-08-17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浙江寧波舟山港北侖港區一貨輪上集裝箱發生爆2024-08-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