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題:自行車騎行活動如何良性發展?業內人士有話說

      新華社記者盧星吉、李春宇、曹奕博

      近年來,自行車騎行活動在全國持續升溫,逐漸成為全民健身新選擇和低碳出游新時尚。與此同時,近期與騎行相關的安全問題頻繁引發社會關注。騎行活動如何良性發展?一些騎行組織者、參與者和城市交通專家給出了觀點和建議。

      守法、文明騎行是底線

      今年7月下旬,北京交管部門發布消息稱,將嚴查自行車騎行人在城市道路上競速行駛,主要針對部分騎行者違法在機動車道甚至城市快速路上“刷速度數據”,或是采取無視紅綠燈、相互追逐、蛇形變道等危險行為的問題。隨后多個城市跟進。

      自行車騎行活動如何良性發展?業內人士有話說

      圖片來自北京交管部門官網

      “現在很多騎友擁有非常好的器材,但對騎行運動沒有完整認知,一門心思追求快,妨礙了公共規則和秩序……器材水平提高后,本應去適宜的地方發揮性能,而不是在城市道路甚至長安街這種首都文明的窗口上競速。”北京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會長宋國強表示。

      “我們加強了對協會各個俱樂部車隊隊長的教育,要他們負起責任,勸導隊員不要在城市道路開展競速,現在看來我們的俱樂部應該杜絕了這種現象。”

      同時他呼吁,注冊俱樂部之外的個體騎友和其他一些騎行愛好者群體也應當守法、文明騎行。

      “我們是絕對不希望看到騎友去騎高架橋,去騎環路,這些地方太不安全了,也不合法,這不是我們作為騎行參與者應該做的事情。”在北京、海南擁有多家門店的“胡同山野”騎行文化空間創始人吳天昊說。

      不文明甚至違法的個例也讓正常騎行鍛煉群體承受了污名化壓力,但根據記者的觀察,主流聲音仍是鼓勵文明騎行活動、譴責違法違規行為。

      在一些博主利用城市環路刷速度數據、闖紅燈的帖子下,許多騎友表達了反對,并建議社交媒體平臺整治此類存在誤導的帖子。

      騎行鍛煉要因地、因人制宜

      宋國強指出,有騎行鍛煉需求,甚至是競技騎行訓練需求的愛好者,應當妥善尋找合適的路段或場地。

      具體來講,他推薦這部分愛好者在周中可以去有連續環路且車輛、行人較少的城市公園、綠地附近,遵守交通信號燈指引進行繞圈。在周末則可以前往車流量小、紅綠燈少,路線延續性好的郊區路段練習。

      “我們協會公眾號里有推薦路線。都是會員們發現并上報,然后我們進行整理后推出的比較成熟的路線。”宋國強說,協會也致力于為愛好者開發更多、更好的路線。

      騎行鍛煉還需因人制宜。近期另一起引發爭議的事件是一名未滿12歲的未成年人跟隨成人隊伍騎行拉練時突發事故。作為資深自行車教練,宋國強也不建議未成年人尾隨成年人進行配合(群體)騎行。

      對于究竟騎多少能達到鍛煉效果,他再次強調了不必求快,應當主要維持在有氧區間,一周兩次,一次約90分鐘即可。他也建議愛好者不必一味模仿專業運動員訓練方式,尤其要警惕“低踏頻-高功率”騎行帶來的乳酸堆積問題。在騎行前后,也應當充分熱身、放松。

      從多角度發現騎行樂趣

      在社交媒體上,騎行鍛煉人群往往熱衷比拼數據。對此,作為騎行文化推廣者的吳天昊有兩個觀點:其一,安全之外,追求速度、功率數據并無意義;其二,騎行樂趣多種多樣,各人量力而行,總有適合的那款。

      因此,他建議騎行愛好者要從自身身體條件、興趣、道路狀況出發,選擇恰當方式。“有快要退休的人群來咨詢時,我會推薦他們騎礫石公路車或者山地車……他們的首要訴求一定是騎得更遠而不是更快。”

      “騎行的魅力之一是,它能陪伴人的運動周期相較多數運動更長。”他補充道。

      對于騎行路線選擇,他認為除了偏競技的路線,也有不少偏向城市探索,或是欣賞自然風光,即便是相對“慢”下來了,也能使騎行者身心獲益。

      例如北京市東城區體育局和門頭溝區體育局聯手打造的“從胡同到山野”騎行精品路線,就濃縮了北京城不同區域的文化風貌,最終以西部山區的自然風光收尾。

      越來越多騎行愛好者涉足山區騎行,也反映了這項運動的重要興趣點在于體驗海拔起伏、融入自然風景。吳天昊提醒,進入山野要循序漸進,同時應更加注意安全行駛和車況檢查,“進入山野,無頭盔,不騎行”。

      加強騎行安全教育

      長期關注騎行城市建設的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認為,雖然近期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運動騎行分類上,但只要是合法、文明開展的騎行運動,就無可指責,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于:目前全社會在騎行方面的安全教育十分匱乏,普及程度低。騎行安全教育應從參與面最廣的日常騎行抓起。

      “我們通常所說的日常騎行,包括通勤、城市游覽活動等。不能光靠法律法規去治理,因為法律法規沒那么細。所以騎行安全教育就十分重要。”楊新苗說。

      楊新苗的觀點在道路交通實踐中能夠得到印證,比如騎車不佩戴頭盔、邊騎車邊玩手機、拍攝視頻,并排騎行,共享單車載人騎行等違規或不文明行為。

      對于如何搞好騎行安全教育,楊新苗向記者分享了他所推崇的案例。在自行車文化濃郁的荷蘭,騎行安全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體系中,青少年需要通過騎行考試后才能獨立騎車上路。

      此外,楊新苗還呼吁各地加強騎行道建設和維護、鼓勵輕量化助力自行車更多地應用于市場。

      在國內新興的運動騎行領域,包括吳天昊在內的一些業界人士也在積極通過社交媒體發文、在騎行者聚集地張貼海報等形式傳播騎行安全知識。

      記者注意到,最近一些騎行俱樂部推出了新手課程,授課內容包括車把抓握、呼吸踏頻、科學變速、上下車、編隊技能、站立騎行等技術要領,也涵蓋教練帶騎經典路線的騎行體驗內容。不過,推出這樣課程的俱樂部尚屬少數。

      一位運動自行車經銷商表示:“原來我們的客戶主要是專業隊,現在普通消費者購買專業車輛激增……比如遇到紅綠燈該怎么停,道路上的預警系統,怎么躲避汽車等等,專業運動員在訓練中有了經驗,但我想很多消費者是沒有經驗甚至是忽視的,他不覺得這個重要。作為經營者,我其實不希望大家這樣盲目,我們也在計劃請一些專業人士來提供后續指導。”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 亚洲性在线看高清h片|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色偷偷亚洲女人天堂观看欧| 亚洲天堂2016|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亚洲av无码不卡|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亚洲成av人片在线天堂无|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