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10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盧剛 邵琨
受房地產市場波動影響,一些地方的“第一高樓”、核心地段的“地標建筑”遲遲難以竣工,反成為城市的一道道“瘡疤”……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高性能存儲芯片“一片難求”,而一家掌握碳化硅襯底核心技術的企業,急需資金進行量產……
每每此刻,一家獨具慧眼的山東企業便會搶抓良機,或解燃眉之急,或雪中送炭。它,就是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信集團”)。
作為一家山東國有重要骨干金融企業,魯信集團資產總額近2000億元,直接管理12家二級公司,控股97家公司,參股154家公司,管理各類基金100余只。近幾年,魯信集團頂住壓力,經營指標逆勢增長,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在魯信集團中晶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對碳化硅單晶爐設備進行巡檢(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記者日前走進魯信集團,近距離觀察其如何創新探索、充分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和專業能力,如何在促進區域金融穩定和高質量發展中體現責任和擔當。
熱心:
普惠金融“賦能”,助推“向綠”而行
7月24日,一箱箱來自山東臨沂蘭陵的新鮮蔬菜到達上海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江橋批發市場,標志著魯信集團旗下山東投資(全稱“山東省投資有限公司”)“蔬菜供應鏈服務”業務正式落地。這些產自山東的茄子、西紅柿等豐富多樣的蔬菜,第二天早上就被端上了上海人的餐桌。
山東投資創新推出的“蔬菜供應鏈服務模式”,通過深度整合上下游資源,優化產供銷各環節,為蔬菜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有效破解了資金短缺、融資難等瓶頸,在壽光、臨沂等蔬菜生產基地與上海各大批發市場之間建立一條供應鏈。目前公司為該業務授信5000萬元,項目成立僅一個月時間,已承接訂單金額達2929萬元,蔬菜累計銷量突破300萬噸。
山東投資聚焦主責主業,瞄準政策導向,通過旗下直管企業魯信小貸(全稱“山東省魯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小額貸款業務,為客戶量身定制“經營貸”“信保貸”“惠農貸”等標準化信貸產品。截至2024年6月底,“惠農貸”業務累計投放規模超9.2億元,服務農戶3100余戶幫助農戶增收近億元,業務范圍基本覆蓋山東省全域。
工作人員在魯信集團章丘東分輸站對站內運行中的天然氣管道設備進行安檢巡視。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三、二、一,點火!”2023年12月6日上午10點,隨著一聲令下,魯信集團聊城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項目點火成功。這個項目也實實在在地解決了聊城市規模最大的外資企業——希杰(聊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燃“煤”之急。
希杰生物公司生產添加劑需要用到200攝氏度的工業蒸汽,原來提供蒸汽的一家企業被列入整治清單,要求2023年年底前必須關停。替代方案是投資上馬燃氣鍋爐,改燒煤為燒天然氣。然而,當時聊城市受財力所限,在短時間內難以籌集起該部分資金。2022年9月,魯信集團與聊城市政府簽署“1+6”全面戰略合作協議。2023年3月,魯信集團旗下魯信實業公司協調來2.5億元資金,僅用五個多月的時間便實現了一期項目投產運營。
工作人員在魯信集團章丘東分輸站對站內運行中的天然氣管道設備進行安檢巡視。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據了解,魯信集團先后與聊城、棗莊、菏澤、淄博等10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自身金融、投資、實業協同聯動的綜合優勢,在金融資產管理、信用增進、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開展全方位、高層次的業務合作,為各市“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注入金融新動能。
專心:
讓爛尾地標“煥新生”,探破產重整“新路徑”
青島財富中心Q1項目是知名建筑設計師貝聿銘父子的作品,在2013年封頂時以241.85米的高度成為當時的“青島第一高樓”,因資金鏈問題被迫于2017年停工,成為核心地段的城市“瘡疤”。
在山東魯信集團天一印務有限公司印刷生產車間內,生產進度即時反饋顯示出來,方便查看(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山東金融資產(全稱“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魯信集團牽頭發起設立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主業主責就是聚焦不良資產,防范和化解區域金融風險,維護區域金融穩定。
山東金融資產聯合地方政府對接項目債權人,統籌規劃設計Q1項目重整盤活方案,通過一系列精細化運作讓Q1項目甩掉包袱重獲新生,引進中建港航局承接項目建設施工,并更名為“梵石國際中心”。項目竣工驗收后作為青島中央法務區涉外法務區投入運營。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如何妥善安置破產企業的職工、盤活要素資源,已成為困擾區域經濟運行的突出問題。山東金融資產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密切對接地方政府、法院、債權人和破產管理人,最終形成通過司法重整緩解債務壓力、招商引入產業關聯投資方、賦能重組盤活存量資產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在魯信集團天一印務有限公司包裝車間內,機器人正將打包好的產品自動碼垛入庫(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2024年1月,山東金融資產注冊資本增至496.60億元,注冊資本位居全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首位,擁有中誠信和聯合資信授予的“AAA”主體信用評級。迄今為止,公司累計收購不良資產超過3800億元,累計處置不良資產超過2500億元,并助推全省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自2021年9月以來持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金融業務之外,魯信集團還通過旗下山東國信(全稱“山東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和魯信公益基金會,聯合多家省管國企共同發起“國資惠農·慈善信托”項目,總規模達5000萬元,信托財產及其收益全部用于山東省鄉村振興和公益慈善事業。
魯信集團發揮魯信公益基金會作用,聚焦鄉村振興、助學助殘、扶老濟困等領域,結合“第一書記”幫扶、黨建共建等形式,開展公益活動200余次,累計自籌并爭取幫扶資金超1億元。集團2020—2023年連續四年獲“山東社會責任企業”,2023年10月獲得第八屆“山東慈善獎”,成為山東國企履行社會責任的標桿和典范。
在魯信集團中晶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在確認單晶生長參數(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雄心:
著力深挖“朋友圈”,招商引進“硬科技”
“6英寸時代,我們跟上了市場;8英寸時代,我們正領先全國,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6月21日于濟南召開的2024新一代半導體晶體技術及應用大會上,廣州南砂晶圓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砂晶圓”)董事長王垚浩信心滿滿地表示,“今年,公司投資擴產的重中之重將放在濟南中晶芯源項目上,進而大幅提升8英寸碳化硅襯底產能,快速推進產品升級迭代速度。”
中晶芯源花落山東,正是魯信集團直管企業魯信創投(全稱“魯信創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積極為山東省高質量招商引資搭建“橋梁”的典型案例。早在2021年,魯信創投憑借對科創型項目的專業辨別能力和賽道把握能力,就成為南砂晶圓A輪融資領投方,投資金額逾億元。后得知公司擴產計劃后,魯信創投協調山東各方資源:先發深厚的研發積淀、高端多層次的人才支撐、真材實料的產業空間、真金白銀的惠企政策、長期向好的營商環境……最終吸引這一項目落地山東。
在魯信集團中晶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位工作人員在展示8英寸碳化硅晶錠(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由魯信創投為主發起人、于去年設立的山東省魯新工業高質量發展基金(以下簡稱“工業發展基金”),是山東省首只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百億級基金。今年,山東博納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科技”)就成功成為基金第一批投資項目。
博納科技主營膜元件、膜組件、膜過濾分離純化設備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制藥工業、合成生物、食品飲料、新能源、新材料等諸多行業。不過,要想在這一領域實現真正的國產替代,博納科技還需要經歷一個加大研發、放大量產的過程。這次魯信創投通過工業發展基金及武漢博信基金,于今年7月向博納科技注入的4000萬元“真金白銀”,給予企業關鍵的“源頭活水”及資源賦能。
在魯信集團天一印務有限公司印刷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在審核印刷版樣(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截至2023年12月,魯信創投累計投資企業300余家,參管基金規模超過200億元,助推40家企業登陸境內外主要資本市場,累計投資專精特新企業近百家。數據顯示,魯信集團2022年經營利潤27.09億元,較2021年增長3.5%;2023年經營利潤28.82億元,同比增長6%。
“山東是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大省,根基在工業,優勢在工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也在工業。”魯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秀興告訴記者,“多年來,魯信集團發揮旗下魯信創投等直管企業優勢,持續縱深布局‘硬’科技領域,挖掘賦能‘高’科技項目,著力搭建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突出的優質企業‘朋友圈’,以金融創新之‘進’,拓工業高質之‘路’。”
責任編輯:易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國企稱直接辭退離崗16年員工不合法,經培訓能勝任,我們可以讓他(她)上崗2024-10-18
- 國企勸人回來上班:擅自離崗16年,需在10月21日前返回公司上班2024-10-17
- 國企明年普遍推行不勝任退出制度:要清晰界定“退出”標準,用好績效考核結果2024-09-27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文化中國行|漫步海口騎樓老街,感受市井煙火2024-10-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