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4月25日電 題:大規模商用!AI翻譯來了
新華社記者余俊杰
翻譯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深刻變革。
4月24日,以“譯智向未來:塑造翻譯新質業態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為主題的2025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在遼寧大連開幕。此間發布的《人工智能與翻譯報告》指出,AI翻譯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商用,其應用場景覆蓋跨境商貿、文化交流、教育醫療等多個關鍵領域。
近年來,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憑借強大的語義理解、上下文感知和多模態處理能力,推動了翻譯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這些模型不僅在文本翻譯上取得了顯著進步,還能同步處理語音、圖像和視頻內容,實現了多模態翻譯。
截至2024年底,中國主營“機器翻譯”或“人工智能翻譯”的企業數量增加至1545家,同比增長706家。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翻譯技術廣泛嵌入多模態場景應用產品,智能翻譯設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引領翻譯行業邁向智能化、場景化新高度。
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下,中國翻譯教育也迎來全面升級,形成了“翻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高校紛紛開設翻譯技術課程,培養既懂語言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部分高校開始將翻譯專業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專業進行跨專業融合,開展雙學位項目。
AI翻譯有哪些優勢?帶來了哪些積極影響?
——顯著提升翻譯效率,并拓展應用場景。
在跨境電商領域,實時翻譯系統助力商家快速生成多語言產品描述,縮短了全球市場響應時間;在國際會議和直播場景中,語音識別與實時字幕生成技術有效消除了語言障礙,提升了跨語言交流的流暢性。
——助力文化傳播與國際交流。
AI翻譯助推中國影視、文學和游戲內容的全球傳播。通過自動化字幕和本地化服務,中國網絡文學和短視頻在海外市場獲得廣泛認可;通過多語言數據庫和實時翻譯系統,具有中國特色的AI翻譯促進了國際經貿合作和文化互鑒,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推動技術創新與行業基礎設施升級。
開源翻譯應用的普及,顯著降低了中小企業的技術門檻,使其能夠開發定制化的翻譯工具,增強了行業生態的包容性和創新活力。同時,裝備多語種人工智能技術的語言服務企業為中國出海企業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在短時間內完成高質量的多語言內容輸出。
盡管人工智能為翻譯行業帶來了顯著機遇,但其應用過程中也暴露出技術局限性、語種支持能力不均衡、文化適應性不足、倫理爭議及職業沖擊等挑戰。
報告認為,隨著技術倫理框架的完善與跨界合作的深化,AI翻譯有望在消除語言障礙的同時,為人類文明的多元共生提供更包容的解決方案。翻譯行業需通過完善行業標準、強化人才培養與國際合作等措施,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智“繪”春耕“新”圖景 “賞花經濟”為鄉村2025-04-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