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應該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不過外國節!”25日,四川成都東星航空專修學院的準空姐們身著傳統的古代漢服,來到成都地標景點寬窄巷子、武侯祠等地展示古典禮儀。同時,她們手舉“拒絕圣誕節,堅決維護中華傳統節日”的標語,呼吁大家重視和回歸中華傳統節日,理性對待外國節。
學院負責人辜英智表示,學生們“拒絕圣誕”并不是對西方文化的“叫板”,我們不能拋棄民族文化,必須更加大力地發揚民族文化,挖掘傳統文化內涵,保持民族文化的承繼和獨立。
相關新聞:對洋節日的火爆須冷靜看待
一年一度的圣誕節再次來臨,襲卷了大街小巷,讓無數年輕人陷入狂歡和亢奮的情緒中。一份權威的社會調查顯示,對中國年輕人而言,來自西方的圣誕節是他們第二“重視”的節日,僅次于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春節;而15至45歲的中國人是最喜歡過圣誕節的人群。
一個西方的宗教節日緣何會在中國受到眾多年輕人的極力追捧?是西方文化的入侵還是正常的文化交流?是緣于中國人越來越崇洋媚外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勢微?近年來,圣誕節等洋節日漸被中國老百姓的接受,特別是受到一些年輕人的追捧,過洋節成為一些年輕人追逐時尚、潮流,甚至刺激了巨大的消費需求,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而與此同時,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中秋節卻漸漸被人們淡忘。傳統節日冷清的氛圍與洋節的火爆形成的鮮明對比,或許并不是熱衷洋節日的年輕人所在意的,但卻讓不少社會心理學家和文化人士憂心忡忡,我們的傳統節日怎么了?我們的年輕人怎么了?在洋節日的入侵下,傳統節日緣何節節敗退、倍受冷落?
其實,對于洋節日的火爆不必大驚小怪、過度緊張,更不必盲目的抵制。一則,洋節日的傳入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隨著國內外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頻繁,不但在中國流行過洋節,在西方也開始流行過春節、中秋等中國節日。二則不少西方節日氛圍濃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儀式感和符號性很強,具有很美好的文化內涵和帶入感,能帶給人希望和快樂;三則中國商家將西方節日消費文化及相關產業一并引入中國,刺激了洋節日在中國的流行和衍生產品的消費。反觀一些中國傳統節日,缺少豐富的文化載體和形式,缺乏簡單的符號性,沒有在傳承和延續中與時俱進、留其精華、去其糟粕,沒有形成一種文化風潮,文化內涵和寓意越來越淡,形式越來越老土,豈會受年輕人的歡迎?
傳統節日受冷落不必拿洋節日當“罪魁禍首”,反而還要感謝洋節日的火爆帶給國人的刺激和反思。讓傳統節日流行起來,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甚至火爆到世界各個國家去,需要政府主導營造完善的文化產業發展制度環境,扶持和引導各類文化傳播和開發主體著力于深入挖掘、開發、利用傳播節日的文化價值和消費價值,在傳承節日文化內涵和深刻寓意的同時結合時代特點、融入現代理念、創新形式和載體,大力開發迎合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心理需求的節日文化衍生產品。(文/伍文胥)
責任編輯:肖舒
- 中國留學生海外過節最實惠:圣誕春節打包一起high2017-02-03
- 西班牙小鎮上演面粉和雞蛋大戰 互相投擲取樂2017-01-03
- 劉亦菲宋承憲又上熱搜 劉亦菲被曝赴韓國陪宋承憲過圣誕2016-12-27
- 湖南:男子圣誕節入室強奸未遂 持刀行兇致3死2016-12-26
- 學子抵制圣誕節 穿漢服舉標牌呼吁“不過外國節!”2016-12-26
- 泉州人過“洋節”反應迥異 市民:喜歡湊熱鬧2016-12-25
- 福州地鐵1號線今起全線試乘 約你過圣誕2016-12-25
- 圣誕將至紐約沉浸節日氛圍 洛克斐勒中心圣誕樹吸睛2016-12-23
- IS聲稱對柏林恐襲負責 德國全面加強圣誕期間安保2016-12-21
- 武昌首義學院漢語言專業4名女生上課逛街漢服不離身引關注2016-12-19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5只母雞身懷絕技怎么回事?母雞的本領都是怎2017-04-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