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刷單詐騙隨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
鄧躍光的做法,在日漸瘋狂的“互聯網+”生態中,其實有不少后來人。
與他的做法基本“前后腳”,2015年8月,陸某開始在朋友王某經營的水果店大量刷單,憑空獲利。
在這些虛假交易當中,他通過指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向王某的水果店支付200元,付款后不僅所付款項能夠退回,而且水果店還會額外退付70元。店主王某說,他的水果店接入了移動支付,并參與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發起的返利活動,顧客在買水果時通過手機付款,支付平臺向顧客提供返利。
原本是平臺要增加使用客戶的人數,水果店也可實現銷量,消費者也直接受益。但是卻被人鉆了空子:王某發動店內員工、朋友、老鄉,通過微信朋友圈,讓朋友在指定時間段刷二維碼,將200元錢支付到自己店里賬號上,騙取返利后再歸還“客戶”的錢。這種極隱蔽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大量使用,2000多次虛假交易就騙取了第三方支付平臺26萬多元。
同樣是在這段時間里,網約車平臺也開始明顯為刷單所苦。本來是要在真實約車行為的前提下補貼給乘客和司機的巨額資金,被刷單軟件輕易套取。
去年2月,海淀區檢察院在全國范圍內最早起訴了利用“滴滴打車”軟件進行刷單套現的被告人常某,此人在2015年短短幾個月,通過刷單軟件,虛構打車交易,將從網約車平臺領取的優惠券向其控制下的司機賬戶支付,最后提現完成套現,在短短幾個月內,通過刷單非法獲利1萬余元。
這段時間里,滴滴公司的后臺監控數據發現,有很多訂單通過優惠券支付,司機接單頻率很高,而且每單金額都恰好和優惠券相等或略高,乘客下單使用的手機號IP地址相同,手機IMEI串號相同,通過觀察訂單司機的行駛軌跡,下車地點均為虛擬。滴滴公司于是報了警。去年五月,常某被海淀法院判刑6個月。
趨勢
從刷單賺勞務費到刷單騙網店等級
記者從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和網安總隊了解到,涉及到“刷單”問題的犯罪,最初一般局限于簡單的刷單詐騙,但是隨著互聯網經濟日益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刷單”本身也有了質的變化。
據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支隊反電信詐騙專業民警介紹,最早的刷單一般是假稱為網店刷單賺取勞務費,誘使網民以自身資金購買某種并不存在的貨品,前幾筆小額交易,會在網民支付后立即退款,并給予一定所謂的“勞務費”,在后期受害者支付了大額款項后,騙子突然卷款消失。
這一類騙局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誘惑性,是因為“刷單”本身的確真實存在,而且對相當多的網店店主們來說,也是個迫切需求。正是這個“需求”,讓上鉤的網民們覺得“它具備相當大的合理性”。
在淘寶經營網店多年的店主高先生告訴記者,網店評級是按照交易單數,交易單數越多,評級越高。“網購的顧客選擇店鋪,一定會找評級高的,經營時間長的,否則會對交易過程不放心,對產品質量有擔憂。”他說,實際上對于經營時間很長的店主而言,并沒有通過刷單去提升評級的需求,顧客只要看這個店開設了很久,商品一直在售,而且也有正常評價就足夠了。但是對于新開的店鋪,“刷單”是個很難抗拒的誘惑。
鄧躍光在庭審中,也對電商平臺大張撻伐了一番。“我們的上級叫 店小二 ,經常給我們排名,只有排名靠前才能享受資源,在平臺搞活動的時候,把店鋪往前排。要是店里東西賣不出去, 小二 什么資源都不給我們。可是新品上市,要是沒有評價,就一直沒人買,我們只能自買自賣,先弄幾個評價,才能吸引真實客戶購買。可自買自賣一旦被發現,就得被罰款。不刷單,有排名系統逼著,刷單,就可能會被罰款,我們也兩難啊!”
解讀
定罪關鍵詞:
“虛假交易”
北京市中洲律師事務所于德華律師認為,鄧躍光詐騙案屬于典型的訴辯分歧案件,一般來說庭審交鋒會較為激烈。
站在辯方立場上,他和其他刷單的人一樣,都是利用既有規則的漏洞實施了他們的行為。“規則是提前定好的,他通過不合法的手段,繞過了系統的限制,但是也在規則范圍內,獲取的利益。若是站在辯護人的角度上,這樣的行為似乎也可以歸類為民事關系中的 不當得利 。”
而鄧躍光在庭上,則屢次強調“給了商品好評才能獲得獎勵券,這種最高級別用戶發出的好評,在現實世界中相當于名人給某一款商品做的廣告,對平臺而言,也是提升它的信譽度。”
但同時于德華律師也指出,在很多涉及到“不當得利”概念的訴訟中,被訴“不當得利”的一方并沒有實施過直接、主動、追求不當得利的行為。
“比如你匯款,錯匯到他人賬戶上,對方又不肯返還,你現在來追討,這樣是要訴對方不當得利。但是,對方并沒有主動誘使你錯匯到他的賬上。”他強調,在此類案件當中,被告人的“虛假交易”行為,是最后被法院定罪的硬傷。
于德華律師說,這種詐騙行為,虛構了或者隱瞞了事實,讓對方產生誤解,并且利用這種誤解,非法獲得對方財產。商家和某些個人明知刷空單不符合預先設定的規則,但是能通過某些手段繞過限制,制造交易假象,這還是在使用欺騙的方法占有他人財產。“刷單騙優惠,鉆的是電商平臺、網約車平臺的制度空子,行騙者固然有他的問題,但是對于這些平臺來說,在技術上和制度設計上,也確實有提升的空間。”
責任編輯:肖舒
- 首例刷單入刑案宣判 對網絡虛假交易“亮劍”2017-07-19
- 四川一網店經營者刷單套現獲刑11年 向京東退賠800余萬2017-05-10
- 河南數百名司機網約車平臺刷單 賬戶被禁止提現 近千萬被套2017-04-17
- 男子4個月收20多件來歷不明快遞 包裹里常裝著碎布料2017-02-23
- 阿里巴巴首告刷單平臺“傻推網” 索賠216萬元2017-02-16
- 女子想賺錢接下刷單活 入騙子圈套損失六百多元2017-01-26
- 發改委談雙十一網購:促銷藏陷阱 刷單未絕跡2016-12-20
- 外賣公司兩“內鬼”勾結開八家假店 招學生刷單騙補貼被刑拘2016-12-20
- 電子商務法草案擬禁止刷單 不得騷擾或威脅對方刪差評2016-12-19
- 大學生兼職“刷單” 被套進四千多元2016-11-23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雙11快遞都收到了么?網曝快遞在小區保安室被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