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到節假日,隨份子吃酒席就像趕場一樣。紅白喜事、祝壽喬遷,親朋好友隨個份子送點禮,大家在一起吃個飯喝個酒,是很多地方的風俗。
但是,近些年來,這樣的風俗卻漸漸變了味。不光是講面子、講排場、比闊氣,為了收回禮金,辦酒席的名目也越來越多,甚至有的地方連“母豬下崽”也要擺場酒。人情消費越來越高,人情漸成“人情債”。
被禮金“綁架”的鄉村:沉重人情債
在重慶市巫溪縣,辦酒席不僅存在鋪張浪費的現象,而且在婚喪嫁娶之外,還有名目繁多的“無事酒”,讓老百姓苦不堪言。重慶市巫溪縣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丁柱功告訴記者,在當地,高考失利有“安慰酒”,出獄返家有“洗心革面酒”,小孩子還沒出生就有“保胎酒”,連母豬下崽也要整個酒。
有事沒事,找個事就整酒,這在巫溪縣還帶旺了一個產業:喜宴會館。這些喜宴會館平時不接散客,專門承辦酒席。原某喜宴會館老板王永周告訴記者:“生意火的時候真的不得了,特別2013年那時候達到一個頂峰,每天晚上我覺都睡不著,我要考慮第二天的包席。”
在尖山鎮的大包村,今年68歲的李福田,還保存著近些年人情往來的賬本。記者數了一下,在2013年,李福田共送出去了39筆人情錢,平均一個月至少要喝3場酒。李福田說,自己一年掙2萬元,除了自己的生活費,這個錢就送了人情。
通過村規民約禁止整無事酒
送出去的禮金多了,為收回禮金,自己沒事找事也整次酒,這樣就陷入了從怕吃酒到不得不吃酒,又到自己整酒的怪圈。那么,如何跳出這個怪圈,剎住整“無事酒”的歪風呢?
在塘坊鎮的安樂村,記者看到布告欄里,整酒禁令被寫進了村規民約。2014年4月15日,安樂村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禁止整無事酒的提議得到了大多數村民代表的同意。整酒禁令規定:除了婚喪嫁娶以外,村民不能舉辦或者參與其他一切整酒行為。
巫溪縣塘坊鎮安樂村黨支部書記李吉文說:“規定比如說整什么搬家酒,你高山移民(政策)這一部分就不能優先享受。比如說低保,整酒以后,你就是達到了(脫離)貧困線的標準了,你就不能吃低保了。”
到2015年底,巫溪縣298個村全部出臺了關于禁止整無事酒的村規民約。
設置“總管”為奢靡酒席瘦身
巫溪縣大包村的村民袁京福這些天高興得合不攏嘴,因為他的兒子明天就要娶媳婦過門了。在當地,娶媳婦擺喜酒可是件大事,袁京福計劃要擺40桌酒席。
近些年來,在巫溪縣,人們辦酒席的攀比之風和浪費之風越來越盛。巫溪縣居民杜愛明告訴記者:“我記得我結婚的時候,剩菜剩飯你知道我吃了多久嗎?足足兩個月,還有許多的菜已經倒掉了。”
這次給兒子辦婚宴,袁京福也不想丟面子,計劃一桌酒席上24個菜,還要請婚車和樂隊。
酒宴前前后后,有一個人很忙碌。他就是被大家稱為“總管”的龔方清。龔方清是巫溪縣司法所的一名退休干部,他既不是袁京福的親戚,也不是同村的人,他的工作就是幫辦酒席的人省錢。
這次婚宴,除了減少8個葷菜,龔方清還省掉了50個幫工的紅包錢,這一項又省了1000元。龔方清說,這樣不僅節約,而且恢復了過去鄰里之間相互幫助的好風氣。另外,龔方清還省去了煙花、婚車和樂隊,整個婚宴算下來節約了12000多元。袁京福說,自己一年大概收入五、六萬元,這一萬多就省下來五分之一了。
為了讓辦酒席的主人家既能少花錢又不丟面子,龔方清總結了七步節儉法,在他所在的尖山鎮推廣開來。而從2013年開始,巫溪縣更是在全縣范圍內定期舉辦“總管講堂”,讓全縣的總管經常聚在一起交流節約的經驗。
重慶市巫溪縣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丁柱功說:“現在我們全縣有500多名總管,他們在酒席上吹起了節約之風,既能為主人家節約銀子,又能為主人家保住面子,讓他們避免了‘踮起腳為人’的尷尬。”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婚禮禮金怎么收?細心周到是良方!2019-03-21
- 結婚禮金如何準備 禮金一般給多少合適2018-04-17
- 范瑋琪陳建州(黑人)結婚禮金至今未拆封 這是為什么?2017-08-17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北京新增6例境外輸入病例怎么回事?北京新增62020-03-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