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13歲少女用媽媽手機給主播打賞25萬”的消息在網絡上瘋傳。上海女孩小蘇以學習為由,用媽媽手機偷偷給男主播打賞,兩個月花了25萬。從聊天記錄來看,該主播經常讓小蘇“補刀”自己的新歌,即要求給自己打賞,甚至一次開口要兩萬。孩子天價打賞網絡主播一事,也引發網友熱議。
《法制晚報》記者統計發現,有關熊孩子“偷花”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的事情從去年開始就有媒體曝出。對此,專家建議,父母將手機給孩子玩的時候,還要注意管好錢財。另外建議給主播打賞設置緩沖機制。
記者就此事從新浪微博隨機截取2000余條留言發現,超四成網友表示,主要錯在熊孩子;六成網友認為,平臺應該退錢,孩子太小,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66.4%的網友認為,熊孩子盜刷父母網銀事件頻發,責任在父母疏于管教;超四成網友建議家長設置復雜的密碼,杜絕熊孩子坑爹坑媽。文/記者王崗謝家樂
多說一句
未成年人“打賞”平臺應建防火墻
《法制晚報》記者了解到,近兩年,隨著直播平臺興起和手機支付功能的日漸便捷,孩子“玩”出天價的事屢有出現。由于不涉及詐騙,警方多不予立案。但并不意味著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就只能吃啞巴虧。
我國《民法通則》第十二條規定,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追認。
顯然,只有13歲的小蘇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大額打賞行為并不與其年齡、智力相符,更沒有經過監護人的同意,打賞交易被認定交易無效有法可依。通過司法途徑,孩子家長有討回25萬巨款的可能。
隨著直播平臺上的青少年群體日益增多,事先防范天價“打賞”行為顯得尤為必要。目前大部分直播平臺都實現了實名登記,平臺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防范“馬甲”用戶,實現對直播參與者的年齡劃分,在此基礎上可對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設立限制,甚至可以賦予其某種“反悔權”。
其次,平臺應實現對主播的嚴格管理。在該事件中,主播通過與小蘇互動應認識到其未成年人身份,不該誘導其高額打賞行為。針對此類主播,平臺應本著承擔社會責任出發,對其進行治理和懲戒。
未成年人要在互聯網空間獲得保護,包括直播平臺在內的各利益方就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立法和監管及時到位,互聯網就能為孩子們建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墻。
責任編輯:肖舒
- 中國10名“網紅”主播拜訪法國參議院 他們都來自哪個平臺?2017-11-13
- 《王者榮耀》國服第一韓信寂然16歲生日 玩游戲已10周年?2017-11-08
- 王者榮耀寂然5個國服最強 網友:夢淚第一韓信地位不保2017-11-07
- 19歲少年為夢想展翅 國服孫尚香簽約企鵝電競2017-11-07
- 周杰倫演唱會點歌小仙女我叫歐拉實為主播,沒想到她是這樣的人2017-10-30
- 首例主播絕地求生開掛被舉報 官方30分鐘直接封號 網友:效率很662017-10-29
- 為贏打賞毫無底線 24歲男主播亂砸酒店物品被拘15天2017-10-12
- 王者榮耀主播瘋狂周末 連勝狂魔集體上線2017-10-09
- 王者榮耀男神級主播九天跳槽虎牙,據說他的資歷比張大仙還猛2017-09-22
- 甜馨直播很有主播范兒2017-09-20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雙11快遞都收到了么?網曝快遞在小區保安室被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