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鋼是中國鋼鐵業的優等生,也是世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商。它的生產規模排在全國20名左右,利潤率卻排在第5名、第6名。建廠以來,它一直憑借特色求發展,如今也堅持“轉型不轉行”,注重在不銹鋼上做強內功。太鋼工程師們自豪地說,從家里刷鍋的不銹鋼球,到火箭、核電和高鐵用的不銹鋼,都是太鋼的強項。太鋼人很樂意提到:去年港珠澳大橋建成,一個關鍵就是使用了太鋼生產的不銹鋼外皮螺紋鋼。在此背景下,“圓珠筆尖鋼”被他們看作一個小case。
“或許在大家看來,筆尖鋼這件事很小,但有了筆尖鋼精神,中國制造就能做強。”太鋼一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對此,徐冠華評論說,一些老產業被說成夕陽產業,實際上充滿了機會和利潤增長點,前提是企業以創新為目標和利潤來源;具備創新能力的傳統產業并不老,仍然是強國制造業的基礎。
太鋼研發能力之所以強,一個原因在于它的工程師勤跑用戶。太鋼有一種雙經理制,研發團隊里有銷售經理和生產經理,生產經理要傾聽用戶的反饋,指導用戶正確使用材料。目前,太鋼有20多個雙經理的材料研發小組,筆尖鋼是其中之一。
“為筆尖鋼的項目,太鋼的工程師跑遍了全國的制筆企業,聽他們的看法。”趙文龍說,“我們辛苦做出的材料常被客戶否定。聽了雖然不舒服,但這是必要的,檢驗我們工作的標準就是客戶需求的滿足度。”
“我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在外面跑,聽客戶的反饋。”王輝綿說,“有時候,測試出的材料性能數據過關,但在客戶那里未必好用。因為你的實驗設備的測試手段,和客戶實際加工不是一回事。”
筆尖鋼在制筆企業初步使用成功后,太鋼的工程師仍做了近百項試驗,調整鋼材去適應客戶要求。
“國內市場是我們的寶貴資源,”徐冠華認為,企業應當首先關注市場,發掘市場新的需求并提出合理方案,借由政府主導的科技項目不能解決長遠問題,最終還是要靠滿足市場需求來實現長期的科技投入。
太鋼職工還告訴記者,為了鼓勵靜心研發,太鋼實行管理和研發雙渠道晉升體制,保證研發人員的收入只高不低。他們每年為進口替代研發項目的技術人才頒發了幾千萬元的獎金。
在太鋼車間里,記者體驗了“不同角度連續不斷書寫800米”的新制筆頭,也看到一批安上國產筆頭的國產品牌圓珠筆。這些筆將被太鋼董事長帶到今年的全國兩會上。
責任編輯:肖舒
- “中國制造”地鐵將出口美國 首批列車下線2017-10-17
- 原產地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自貿戰略論壇在廈舉行2017-09-30
- 為中國制造點贊!因為這三個人,中國三大行業世界領先!2017-09-12
- 戰狼2中的中國制造有哪些?戰狼2吳京宣傳了哪些國貨品牌2017-08-08
- 中國制造質量有多好?外國朋友測試中國防彈板后為何連稱必買?2017-08-01
- 蒙牛:“品質”是中國制造最基本的企業社會責任2017-06-26
- 中國制造突圍壟斷局面 西方高級食材向華“遷徙”2017-05-02
- 世界最新抗癌藥中國也能造 PD-1單抗開始有了中國制造2017-04-28
- 國人“尷尬消費”:“出口”與“內銷”品質是否有落差?2017-04-26
- 國人消費尷尬:海外淘回中國造 國內同款被嫌棄2017-04-26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雙11快遞都收到了么?網曝快遞在小區保安室被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