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記者 張瑩 編輯 熊穎琪)據新華社報道,日前,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據了解,外籍院士提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學部歷史上是首次,無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學部還為此專門制定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按照新制訂的程序和規則,楊振寧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
楊振寧的名字家喻戶曉,但人們對姚期智的了解并不大多。觀海解局(ID:guanhaijieju)記者根據姚期智院士的簡歷發現,其擁有多個外國院士頭銜,曾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圖靈獎。
對話楊振寧、姚期智:為什么放棄外國籍
對于楊振寧和姚期智二人放棄外國國籍的行為,2月21日,楊振寧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回歸對我是什么感受?摯友熊秉明曾經說:“你的父親雖已過去,你的身體里還循環著他的血液。”我說:“是的,我的身體里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姚期智表示:“我于2004年辭去美國普林斯頓教職,回歸祖國,在清華大學投入中國建設科技強國的劃時代壯舉。多年來,得以培養我們的青年才俊,促進高端科研的開展,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有意義的工作。此次感謝中科院特別立法,讓我由外籍院士轉為本國院士。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國人,我覺得萬分的欣慰與驕傲!”
多個外國院士頭銜 曾獲計算機界諾貝爾獎
觀海解局記者登錄中科院網站,在信息技術科學部的院士名單中,姚期智位列兩位姚姓院士中的第二位。
姚期智
姚期智個人資料
根據中科院公開簡歷顯示,1946年12月出生于上海的姚期智,今年剛滿70周歲。1967年獲得臺灣大學物理學士學位后,姚期智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求學,并獲得物理博士學位。1975年,姚期智又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隨后留美任教。1975年至1986年間,他先后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普林斯頓大學等著名學府擔任教授。
另外,姚期智還擁有4個外籍頭銜,其中包括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計算機協會會士及國際密碼協會會士。
據中科院公開資料顯示,姚期智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在三大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創建理論計算機科學的重要次領域:通訊復雜性和偽隨機數生成計算理論;奠定現代密碼學基礎,在基于復雜性的密碼學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貢獻;解決線路復雜性、計算幾何、數據結構及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開放性問題并建立全新典范。
2000年時姚期智獲得了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圖靈獎,他也是唯一獲此獎項的華人學者。由于該獎對獲獎條件要求極高,評獎程序極為嚴格,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共享此獎。因此它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最崇高的一個獎項。
57歲全職回國 填補國內學科的空白
2004年,姚期智決定將57歲以后的生活回歸到中國大陸,開創科學研究的新舞臺。
2002年5月,姚期智曾回國,在上海、南京和北京與國內計算機領域的學者進行了廣泛接觸和交流。也正是在這一次的訪問中,清華學生的聰敏好學給姚期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年后,也就是2004年9月,姚期智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賣掉了在美國的房子,正式加盟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任全職教授。
姚期智的全職回國,使得清華的計算機學科第一次集齊了理論、應用、系統結構和軟件四大領域的優秀學者,這在國際上也是不多見的。
深受傳統文化影響 “愿為中國人做點事情”
曾在美國學習工作36年,在57歲時以后又將人生歸宿在中國大陸,姚期智的人生軌跡宛如一個圓。
2004年清華大學網站曾發表文章《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印象》,文章中時任清華高等研究中心主任的聶華桐先生說,姚期智是懷有中國情結的。姚期智說他在清華教育年輕一代,有一種滿足感,是在美國教美國學生時所沒有的。在這里,他教育的是中國年輕人!他之所以愿意接受清華的講席教授職位,自然因為這里是中國,來了可以為中國人做一點事情。”
盡管在美國生活了36年,姚期智對中國仍然充滿了感情,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仍然情有獨鐘。直到現在,了解中國的歷史,欣賞中國的文化,聽古典音樂,閱讀專業以外的書籍,依舊是姚期智填補“閑暇”之余的主要內容。
姚期智說,“中國是我的祖國,我對同胞和中國的事情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影響還是非常深厚的,我對整個中國的感情非常深厚。目前國內有一個很好的目標,要建設出幾個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來,我覺得我現在能在清華參與這件工作也算是一件小小的貢獻。希望能盡點兒微薄之力。”
他與中科院結緣13年 如今身份終“轉正”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04年,姚期智回國的第一年就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至今已經13年。而此次與姚期智一同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楊振寧更是中科院產生的首批外籍院士。
1994年6月8日,經過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名單中共有14位外籍院士,楊振寧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規定,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在國際上享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外國籍學者、專家,可被推薦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外籍院士的評審和選舉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同年進行,每兩年進行一次。
據了解,外籍院士提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學部歷史上是首次,無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學部還為此專門制定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按照新制訂的程序和規則,楊振寧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
觀海解局記者從中科院官網獲悉,在2016年9月舉行的第八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第二次會議研究了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特別推薦機制相關工作。也正是此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
會議強調指出,國防和國家安全、新興和交叉領域兩方面的特別推薦工作,是完善院士制度的重要改革舉措,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應在總結試行經驗基礎上繼續探索推進。
中科院78位外籍院士 華人占26席
觀海解局記者從中科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人數為754位,外籍院士人數為78位。記者梳理這78位外籍院士的簡歷發現,至少有26位華人面孔。
他們分別是:丘成桐、蒲慕明、錢煦、馬佐平、劉必治、李政道、黎念之、黃煦濤、胡正明、何毓琦、高錕、高華健、馮元楨、丁肇中、崔琦、沈元壤、王曉東、王中林、吳耀祖、肖蔭堂、徐立之、張翔、張首晟、朱經武、莊小威、卓以和。
責任編輯:肖舒
- 柬埔寨首相洪森下令其孫子放棄美國國籍 因擔心孫子服兵役上戰場2017-08-04
- 78歲工程院院士劉先林高鐵改稿走紅:我希望到此為止2017-06-16
- 78歲院士筆耕不輟 劉先林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17-06-14
- 院士劉尚合拿自己做實驗 身體注萬伏靜電 中國登國際靜電領域高峰2017-05-05
- 院士用自己做高電壓實險 劉尚合登上國際靜電研究領域的高峰2017-05-05
- 臺“副總統”國籍被標“中國臺灣”稱無法接受2017-05-04
- 工程院候選院士廖朝華被舉報剽竊 回應:我也說不清楚2017-03-16
- 楊振寧、姚期智轉為中科院院士 楊振寧、姚期智個人資料 為何放棄外國國籍?2017-02-22
- 曝郎平已獲得美國國籍 拒絕入美國國籍因為自己是中國人2016-10-31
- 廈門大學韓家淮院士獲得福建省科技重大貢獻獎2016-06-21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雙11快遞都收到了么?網曝快遞在小區保安室被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