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專題教材進課堂
浙江還是比較嚴謹的
我國的中小學教材,分國標教材、地方教材與校本教材三大類。邱連根說,不管是北師大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還是之前江西高校出版社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高中生科學性教育》,都不屬于國家強制要求學校必須開設的國標教材,它屬于地方教材范疇,一般稱為專題教材。
“專題教材是選修教材,并不需要教育部的審查才能出版。但近年來,進入中小學課堂的專題教材,通常需要省級教育部門的審定,才能為學校選用。”邱連根說。
據邱連根了解,各省的專題教材,進課堂情況并不一樣。“浙江省是比較嚴謹的,凡進入中小學課堂的,必須通過省教育廳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而其他有些省份,并沒有那么嚴,可以由學校自己決定。”
“性教育的圖書,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因為跟升學沒有關系,所以,學校和家長實際并不重視。”邱連根說,“并且,這個內容一直沒有進入主流話題,也不可能像語文、數學等教輔書一樣,讓家長們互相交流教育心得,互相推薦。”
業內人士說,市面上的性教育圖書,也是魚龍混雜,有些思維也很陳腐。
去年六月,江西高校出版社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高中生科學性教育》被爆侮辱女性,其部分內容稱女孩婚前性行為“下賤”,并認為婚前發生性行為會使女孩失去愛情。
國外的主流性教育
更關注如何教孩子自我保護
“性教育教材,不僅在國內,在國外也有公認的觀點。”邱連根曾看到過英國的一套教材,通過漫畫的形式,把有關的性器官以及性活動展現出來,但英國的家長對此也并不是全部接受。
他說,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有所顧慮,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情況。“所以,國外的性教育教材,同樣偏向保守,網上傳播的那些赤裸裸的圖片,也是個案,并不能代表國外性教育的現狀。”
比如,歐美家庭中,父母常以《小鳥和蜜蜂》的故事來跟孩子解釋“我是怎么來的”。有報道說,在《權力的游戲》中飾演“珊莎·史塔克”的蘇菲·特納,15歲時父母才想起要對她講這個故事。英語中bees(蜜蜂)采蜜用來隱喻男子射精;birds(鳥類)產卵用來隱喻女子排卵。
不過,這種隱喻式的回答,往往讓孩子似懂非懂。所以有專家認為,在孩子提出性知識問題時,父母不應太回避,而且直接用人體解剖學術語解釋人體生殖系統更有利于孩子對性知識的了解。學者認為在兒童3到6歲期間若問起性知識問題時,父母可以直接向孩子介紹男女生殖器官的醫學名詞,以使孩子能以較好的心態使用這些名詞,而不是將這些名詞當作臟詞來看。根據調查,美國67%的父母當孩子問起男女之間的區別時,會直接用這些詞匯來描述男女的身體部位。
在發達國家的公立學校中,普遍已經建立循序漸進的兒童性教育課程。
瑞典從1942年開始對7歲以上的少年兒童進行性教育,小學傳授妊娠與生育知識,中學講授生理與身體機能知識,到大學則把重點放在戀愛、避孕與人際關系處理上。從簡單的生理學,到復雜的心理學和社會學,這是國際教育界認可的性教育方案。
浙江教育出版社引進的這套《健康與幸福》,是美國主流的健康教育教材,兒童性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主要內容是“性保護”,而不是“性行為”。也就是說,它更多的是告訴孩子,如果有了性沖動,要怎么保護自己,包括事前和事后,以及存在的風險。
比如,在六年級上的第5課中,主題是“節制”:
“選擇健康行為就是在保護健康,而健康行為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實踐性節制。性節制(abstinence from sex)是指自愿地遠離性行為,這是你和同伴相處時需要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
講完概念,后面還有“實踐節制的10個原因”“實踐性節制的四個原因是什么?”“設置底線和做決定”等具體措施。
而在七年級、八年級的相關部分,則介紹了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以及預防和治療辦法。
“美國人會認為,性行為其實是本能,本身沒有什么可以教育的,而性保護才是需要告訴孩子的。”邱連根說。
并且,在美國的課程設置中,有三類必修課,除了科學、人文社科外,還有一類是健康教育。“性教育是健康課程重要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中學生的性教育游戲 《自我性賴》游戲引爭議 自我性賴游戲內容2019-05-16
- 上海“00后”開發性教育游戲還上線了 這款性教育游戲內容是什么2019-02-23
- 西班牙性教育將從6歲開始 西班牙性教育內容是什么?2018-10-10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轉發周知!疫情防控期間 這些行為都是詐騙2020-02-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