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零食”為何能入侵農村,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消費者為何鐘愛“辣條”?
記者采訪發現,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監管缺位是其成為劣質食品泛濫之地的主因。“沒人管,小賣部從成本考慮就進那些低價劣質的零食了。”陳老師說。
而長期從事農村研究的社會學者呂盼博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劣質零食在農村地區流行,除農村消費水平低、監管不夠等因素外,背后還有更深刻的社會文化因素。“零食雖然只是單一的飲食差異,其背后卻是基于經濟能力差異的受教育水平差異、認知能力的差異。由于父輩或者隔代監護的祖輩受教育水平低,他們對食物營養與食品安全認知存在盲區。”
呂盼博的觀點在農村家長身上得到印證。孩子在江西農村老家上小學的呂先生告訴記者,平時打工不在家,過年回家會帶很多孩子愛吃的零食,“我也覺得辣條挺好吃的,孩子想吃就買,能有什么問題,但孩子不愛吃飯了還是挺頭疼的。”
彭亞拉的調研也發現,貧困地區的經濟條件改善了,但孩子的身體質量指數的合格率并不會提高。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在山西和湖南的調研發現,原以為經濟條件好了以后,營養不良的孩子就變成了身體健康的孩子,實際情況卻是變成了超重和肥胖的孩子。所以經濟條件的改善不一定能夠改善孩子的營養狀況和健康狀況,我們還需要教育。”
加強監管更要開展食育
農村地區劣質零食橫行,威脅農村兒童飲食健康,而這些零食卻很難流入城市。對此,有專家認為要讓問題食品在農村無處藏身,必須從源頭治理,加強生產和流通環節的監管。
2016年底,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安部、農業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五部門聯合開展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專項督查,要求完善農村食品生產經營全鏈條監管,形成全方位、全環節、全覆蓋的農村食品安全治理長效機制。
而記者在所走訪的農村、鄉鎮發現,農村食育知識普遍缺乏,家長說不清、學校道不明、孩子不在意,也是除食品安全外,讓劣質零食橫行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村地區的食品安全意識。
在“2016中國食育高峰論壇”上,彭亞拉建議,把膳食營養與食品安全教育嵌入到國家“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提高孩子們的健康水平。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辣條“國標”出臺 能否促更多網紅食品轉正2019-12-18
- 向三無食品說不 校園周邊200米內禁售五毛食品2019-10-11
- 湖南平江對辣條事件嚴肅追責,平江辣條問題事件經過詳情2019-03-29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轉發周知!疫情防控期間 這些行為都是詐騙2020-02-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