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74歲大爺重慶街頭擺攤免費教路人學絨繡 收徒上千

      74歲大爺街頭擺攤 免費教路人學絨繡

      每天從石橋鋪坐地鐵到小什字授藝,兩年來收徒上千

      這幾天的微博和朋友圈里,一條關于“七旬老大爺街頭免費教絨繡手藝”的消息走熱。消息說,從軌道交通小什字站9號口出來直行不到50米,一家小面館門前,有一位老大爺整天坐在這里刺繡。每當有人圍觀,他就會耐心介紹自己正在做的是絨繡,為了不讓這份手藝失傳,他隨時歡迎有意者來免費學習。

      絨繡是一門什么手藝?老大爺為啥會干針線活?為什么又希望別人來免費學?昨日,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找到了他。

      “回去后還有什么不會的,再來找我”

      昨天上午,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在面館門前找到了這位老人。他叫蔣克榮,今年74歲,架著一副老花鏡。由于這里是風口,他不但戴著帽子,戴著手套,還戴著耳罩,全身捂得嚴嚴實實,手上拿著針線,正做著刺繡。

      “哇!這些毛茸茸的花好漂亮,是啷個繡上去的喲?”蔣克榮的絨繡攤離地鐵口不遠,附近還有大型批發市場,人來人往,不斷有路過的人前來問上幾句,蔣克榮就耐心地解釋,從不厭煩。

      “用特制的針把線繡上去后,再把線圈剪斷,然后用牙刷細心刷一刷,就出現這種絨絨了。”蔣克榮對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說,其實學絨繡很簡單,先將畫臨摹到白布上,然后用專門的針把線繡到畫好的圖案中,只要針刺下去又提出來后,白布背后就形成一個個線圈,之后再用剪刀把線圈剪斷,用舊牙刷把剪斷的線圈刷至絨絨即可。

      蔣克榮說,繡絨繡對布料和線都有要求,布料不宜選容易掛絲的,線只能選棉線,其他的線不能刷絨。另外,蔣克榮還專門準備了一套供過往路人學習絨繡的工具,一些路人在了解了初步的步驟后,如果感興趣,就用這套工具繼續操作。

      “要是回去后還有什么不會的,再來找我。”每一位體驗過絨繡的路人離開時,蔣克榮都會說上這句話。

      “害怕這門手藝失傳,就想找一些徒弟”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看到,蔣克榮身旁掛著不少繡好的絨繡,主要以花草為主,摸起來毛茸茸的,與平常我們看到的十字繡不同,絨繡的圖案立體感特別強。

      蔣克榮說,絨繡上手很容易,最難的是配色,

      “顏色搭配得好,繡出來的東西才好看。不過,現在年輕人都會上網,網上有不少搭配好的圖案,照著那樣搭配就行,上手后的技術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了。”

      蔣克榮告訴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他在20多歲時,就學會了這門手藝。因為家在大足農村,主要是務農,只在閑暇時才繡上幾下,遇上趕場天偶爾還會去街上教人絨繡。“年輕時,老家很多人會把圖案繡在枕頭上、衣服上當嫁妝,后來隨著時代變化,繡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因為子女都在主城,2011年,蔣克榮也從老家來到主城。“剛開始來重慶那幾年,我特別不習慣,兒女都有各自的事情,我每天除了散步、吃飯,就是睡覺。”蔣克榮說,因為住得不習慣,自己還去賣過一個月報紙,幫別人看過一個月車庫,后來都因身體原因又閑在家里了。

      “閑暇時,偶爾拿出針線繡兩下,后來得知在主城連絨繡針都沒地方買,害怕這門手藝失傳,就想找一些徒弟。”蔣克榮說,兒子和女兒對絨繡都不感興趣,為此他還專程回了一趟老家,找到自己的侄兒,希望他能學下去,“一開始侄兒說要學,可是后來他老婆就不讓他學了。”

      帶著遺憾回到主城后,蔣克榮實在想不出其他什么辦法了,決定在大街上擺攤,免費教人學,讓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我教的徒弟,有好幾十個的技術都比我好”

      從2015年初開始至今,蔣克榮已在小什字擺攤兩年多,只要不是惡劣天氣,幾乎每天在那里都能見到他的身影。每天早上,他都從石橋鋪坐地鐵到小什字,在那里一坐就是一整天,中午飯就在附近隨便解決。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在這里站了一個多小時,就有10多人前來圍觀,其中有4個人很感興趣,向蔣克榮討教手藝。“以前只是見到有人用這個盤子來繡手絹,還沒見過這種絨繡呢。”市民王女士說。

      “每天圍觀的有幾十人,真正想學的有十來個人。”蔣克榮說,他之所以把攤擺在這里,是因為這里人流量大,還有很多來重慶旅游的外地人。據他介紹,在此擺攤兩年多,教會絨繡的有上千人,其中1/3都是外地人,因為不會用手機存電話號碼,每位徒弟都會主動把自己的手機號存在他的手機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蔣克榮手機通訊錄中看到,他的徒弟遍布江蘇、安徽、湖南等地。

      “我現在老了,手腳也沒得年輕人靈活了,我教的徒弟,有好幾十個的技術都比我好。”蔣克榮指著旁邊的一幅梅花圖說,這個梅花圖自己需要花上一個星期才能繡好,而他的徒弟一個星期可以繡上三幅這樣大小的圖案,“因為擔心我的身體,女兒經常給我說,不要出來擺攤了。但我覺得,能夠多教會一些人算一些人,讓這門手藝能夠傳下去。”

      今年25歲的田芳,就是蔣克榮的一個得意弟子。她告訴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她也是去年偶然路過那里,對絨繡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就開始向蔣師傅學習,“十多分鐘就學會基本的手法了,后來又去找蔣師傅請教過幾次。”田芳說,學會后還繡了好幾幅送給朋友。

      因為前來學習的人多,蔣克榮的弟子們還專門為他做了一塊招牌和一盒名片,“名片現在發完了,就連我現在用的這個手機,也是一個徒弟送的。”蔣克榮笑著說。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張春蓮 文/圖

      多知道點

      絨繡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慶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秘書長柳孔文告訴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絨繡屬于刺繡的一種,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比較流行,一般都繡在枕頭、手絹上,不過后來似乎逐漸消失了,特別是近些年來,十字繡的流行更是讓絨繡邊緣化了。

      柳孔文說,這個傳統手藝全是手工活,目前重慶會這門手藝的不多,市面上幾乎看不到有絨繡針賣,但在上海、浙江一帶還是比較多,上海絨繡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在重慶有人來推廣這個傳統手藝,也是值得支持和鼓勵的。”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國企“收到百萬簡歷”發文引爭議 招聘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人成电影在在线观看网色|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 久久亚洲国产中v天仙www |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色窝窝亚洲AV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色窝窝亚洲av网|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亚洲乱码在线卡一卡二卡新区|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