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鄉村教師老譚的最后一課
新華社重慶1月24日電(記者周文沖)61歲的譚澤光最后一次站上講臺有一點緊張,坐在他面前的是一年級的所有學生,一共3個。
銅鼓鎮高山村小學蓋在半山腰一處平壩上,只有一二年級和幼兒班,全加起來17個娃。一排平房3間教室,老譚和另外兩位老師一人帶一個班,教語文、數學、美術、體育等所有的課。
去年底,老譚年齡到了,辦理了退休,接他的年輕老師也到崗了。老譚申請帶完這個學期再走。眼看學期要結束,過幾天,孩子們考完試就該放假了。老譚教了40年書,還剩最后一節課。
1月18日11時多,陽光灑進教室。就要上課了,老譚把黑板擦了又擦。鈴聲響起,他讓孩子們回到位子上坐好。王菲菲、彭子豪、劉世陽三個孩子,抬頭看著講臺,聽譚老師的最后一課。這是數學課,老譚講“不退位減法”,語速緩慢,聲音有些低沉。
40年前的課堂比現在熱鬧。他剛教書那會兒,一間土墻房教室擠著50多個孩子,課桌椅在坑坑洼洼的泥土地面上立不穩,吱吱呀呀地叫,塵土和粉筆末亂飛。初中畢業的譚澤光是當時村里的最高學歷,站在孩子們面前特別威嚴。
改革開放之初的高山村與當時中國絕大多數偏遠山區一樣,幾乎與世隔絕,走路下山要幾個小時。村里家家戶戶日子都過得緊巴,有幾戶家里困難,交不起一學期4塊錢的學費,譚澤光就從自己不多的工資中拿出錢,給孩子們墊學費。他從沒讓一個孩子掉隊。
上世紀80年代,學校沒有通水電,他上課講到口干舌燥,就去附近農戶家里討一口涼水。學校里也沒有熱飯吃,一頓早飯要管到晚上放學。講臺上老師餓著肚子講,下面學生餓著聽。
老伴兒唐乾英心疼老譚和這群孩子,辭掉城區工作,回到山里給學校開火做飯,孩子們都叫她“打飯婆婆”。現在孩子們吃飽飯,就在壩子里撒歡。
學校條件也在不斷改善。2013年,村小所在地重慶市榮昌區教委出資30多萬元,新建校舍和廁所,還給教室裝上了電視和投影。當地政府給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貼,因為高山村小學山高路遠,老譚能拿到最高一檔補貼,每月400塊錢。
村小的學生越來越少。不少村民搬下山,讓孩子在條件更好的鎮中心校或城區學校讀書,只有3張課桌的教室看起來空蕩蕩。
他也想過退休后,自己就有更多時間侍奉年近九旬的母親。可母親卻在半個月前過世。這段時間,老譚情緒有一點低落。
鈴聲再次響起。老譚沒有停下來,延了兩分鐘,把最后一個知識點講完。“一點都不用心,回去好好看看書,學一學,聽到沒有?”他對在課堂上有些調皮的一個孩子叮囑了幾句。“好,下課。”老譚說出這句話,他的最后一課結束了。
老譚說,最后一課不太成功,因為課堂紀律有一點不好。他對每節課都是一樣認真,但是今天他特別想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40年來,他教過11批共500多名學生。他把孩子們送出大山,自己卻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壩子,面前是他的學生,他親手栽下的兩棵洋槐樹高過屋頂,現在他要和這一切說再見了。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建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2019-09-15
- 泉州:扎根大山 鄉村教師用堅守播下希望2019-09-10
- 用金子般的心教出鄉村金課!2019-06-11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轉發周知!疫情防控期間 這些行為都是詐騙2020-02-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