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火災逃生方法
迅速撤離法:當進入公共場所時,要留意其墻上、頂棚上、門上、轉彎處設置的“太平門”、“緊急出口”、“安全通道”等疏散指示標志,一旦發生火災,按疏散指示標志方向迅速撤離。
低身前進法:由于火災發生時煙氣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間,因此在逃生過程中應盡量將身體貼近地面匍匐或彎腰前進。
毛巾捂鼻法:火場上的煙氣溫度高、毒性大,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灼傷或人體中毒。疏散中應用浸濕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溫及過濾的作用。
厚物護身法:確定逃生路線后,可用浸濕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蓋在身上,以最快的速度鉆過火場并沖到安全區域。不能用塑料或化纖等類物品來保護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
跳板轉移法:可以在陽臺上、窗臺、屋頂平臺等處用木板、木樁、竹竿等有承受力的物體,搭至相鄰單元或相鄰建筑,以此作為跳板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區域。
管線下滑法:當建筑物外墻或陽臺邊上有落水管、電線桿、避雷針引線等豎直管線時,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時應注意一次下滑時人數不宜過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線損壞而致人墜落。 結繩自救法:家中有繩索的(或將床單、被罩、窗簾等撕成條,擰成麻花狀),可直接將其一端拴在門、窗檔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逃生過程中,腳要成絞狀夾緊繩子,雙手交替往下爬,并盡量用手套、毛巾將手保護好。 器械逃生法: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平時準備的家用緩降器等專用救生設備逃生。 信號求救法: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應通過大聲呼救、揮動布條、敲擊金屬物品、投擲軟物品等方式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夜間可用手電筒、應急燈等能發光的物品發出信號。 空間避難法:在暫時無法向外疏散時,可選擇衛生間、廚房等空間小且有水源和新鮮空氣的地方暫時避難。將毛巾等棉織物塞進門縫阻擋煙氣,在地面上潑水降溫,等待救援。在消防隊員到來后,可通過搭乘消防云梯、救生直升機或利用救生氣墊逃生。責任編輯:劉微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臺北一花園餐廳發生火災 火勢極大正在撲滅2020-02-10
- 臺灣桃園一垃圾掩埋場深夜大火 濃煙直竄天際2020-01-21
- 臺南市一工廠發生大火 焚燒輪胎數量多火勢猛烈2020-01-14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轉發周知!疫情防控期間 這些行為都是詐騙2020-02-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