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丁寶楨的墓地10日在濟南被考古專家確認。其位置位于山東電力一公司工地,此處要開發的樓盤叫洺悅佳園。丁寶楨的六代孫丁峻已經抵達濟南。
根據百度百科資料,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人,晚清名臣。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丁寶楨考中進士,此后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岳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
丁寶楨為官生涯中,勇于擔當、清廉剛正,一生致力于報國愛民。任山東巡撫期間,兩治黃河水患、創辦山東首家官辦工業企業山東機器制造局、成立尚志書院和山東首家官書局;任四川總督十年間,改革鹽政、整飭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興辦洋務抵御外侮,政績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丁寶楨去世,享年66歲。朝廷追贈太子太保,謚號“文誠”,入祀賢良祠,并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
宮保雞丁是由丁寶楨發明
根據此前報道,水利專家陳渭忠老師曾說起丁寶楨和四川的緣份,他首先拋出了一道名菜——“大家都曉得‘宮保雞丁’是四川的名菜。這道上得百姓餐桌,進得國宴菜單的川菜,這個菜的菜名和丁寶楨有關。”
陳渭忠介紹,原來,丁寶楨人稱“丁宮保”,“宮保”其實是榮譽官銜。據《中國歷代職官詞典》上的解釋,明清兩代各級官員都有“虛銜”。最高級的虛銜有“太師、少師、太傅、少傅、太保、太子少保”等,這幾個都是封給朝中重臣的虛銜,沒有實際權力,通稱為“宮銜”。在咸豐以后,這幾個虛銜不再用“某某師”而多用“某某保”,所以這些最高級的虛銜又有了一個別稱——“宮保”。丁寶楨治蜀十年,為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曾封其為“太子太保”,便是“宮保”之一,于是他發明的菜由此得名為“宮保雞丁”,以此表達四川人對丁寶楨的紀念。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宮保雞丁”走紅圣彼得堡 中國菜征服食客味蕾2018-02-27
- 你常吃的這道菜征服了好多老外的胃,你猜是啥?2018-02-27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江蘇省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怎么回事?江蘇一級2020-02-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