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吉祥物原型,選擇了燈籠。這是個既大膽又可愛的決定。作為穿越千年的中國文化符號之一,“雪容融”以溫暖又俏皮的面目亮相,是一種革新,也是一種自信。
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一起亮相的,還有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與“冰墩墩”誕生自廣州美院頂級平面設計教授手下不同,“雪容融”的靈感創意來自于吉林藝術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姜宇帆。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
回顧燈籠寶寶“雪容融”的誕生始末,要從11個月前的冬奧吉祥物征集活動宣講開始。這名愛笑、愛玩短視頻自拍軟件的女孩兒,險些成了“無名英雄”。
一幅臨時替換的作品 成為一個溫暖又驚喜的切入口
2019年1月21日,參加了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征集的吉林藝術學院突然接到北京冬奧組委通知:吉藝報送的作品中,名為“吉祥如意的中國結、中國燈籠形象”脫穎而出,位列三甲,進入下一輪修改。
得知消息后,學校開始查閱存檔的征集作品名錄,竟沒有查到相關信息,又經幾番周折,通過逐一查找學生姓名,才確定入圍作者是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大三年學生姜宇帆。
原來,吉林藝術學院在向冬奧組委提交征集稿件前,曾組織教師們進行了一次整體看稿工作。就在那次看稿過程中,產品設計專業青年教師馮犇媛感覺到,以動物麋鹿為形象的設計太多,于是回到工作室讓學生姜宇帆更換之前提交的麋鹿形象,重新設計。
此時距離截稿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天。
這三天里,姜宇帆每天都是凌晨2點回到宿舍,廢寢忘食地設計。
看到同學們都以動物為題材,姜宇帆想著,能不能用“物”?得到老師肯定的答復后,她設計了中國結和餃子,在后者被否之后,還要再想一個搭配中國結的“物”。
喜歡傳統文化的姜宇帆,在設計一籌莫展的時候,家鄉過年的場景浮現在眼前。
“我家在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這是過節的時候節慶氛圍濃厚的一個縣城,燈籠特別常見。而且我們家冬天很長,一年差不多有半年都是冬天。所以‘雪打燈’的這種景象特別常見,于是就讓我想到了燈籠。”
于是,她以中國結和大紅燈籠為創意素材,設計出了一套吉祥如意方案替換了之前提交的麋鹿形象,在最后關頭提交了作品。正是這臨時更換作品的舉措,導致學校沒有留存姜宇帆更換后的作品信息,但也恰恰是這組臨時更換的燈籠創意,成為了“雪容融”的雛形。
“就是想表達喜慶。我當時心里的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做的這個吉祥物是可以代表中國的。”姜宇帆說到。
“中國結”退回 “燈籠”必須一條路走到黑
1月25日,在接到冬奧組委的通知后,郭春方院長帶領團隊赴京參加了第一次修改方案會議。會上,冬奧組委專家給予的意見是“僅保留原創屬性,重新設計形象”。這就意味著除了保留“中國結”、“燈籠”這一角色屬性外,整體的形象設計都要從零開始。
會后,團隊成員當天即返回長春,在興奮和緊張的心情中成立了“吉藝1.25冬奧吉祥物項目組”。“興奮是因為有作品入選了,緊張是因為也不知道我們的作品是否有真正的結果。”馮犇媛回憶。
彼時正值學校寒假,距離春節僅剩10天,冬奧吉祥物設計的高度保密性對場地、設備、人員、后勤保障等都提出了嚴峻的要求。
郭春方在考察了幾處地點后,最終選定了位于吉藝校園后側居民區中的吉藝專家公寓作為“秘密工作室”。他火速聯系學院各個行政部門、供應商配置資源,還落實了安保等后勤保障工作。他要求:“這個工作室必須24小時拉緊窗簾。”
從那天開始,在工作室里時,姜宇帆就“沒有看見過白天的太陽”。
1月27日,“1.25項目組”全面進入創作狀態,只有除夕、大年初一休假。
與廣州美術學院團隊一樣,所有團隊成員的春節休假計劃完全打亂。在澳門讀博的郭昱峰老師,寒假本已將妻兒老小全部接到珠海過年,但接到進組通知后,以最快速度趕回到長春,與家人身在兩地,獨自在項目組度過了春節及整個寒假。春節期間,設計學院院長金巍還自帶食材,親自下廚兼職廚師。
方案不斷修改,冬奧組委的意見也持續更新反饋。
2月18日,冬奧組委通知吉藝團隊,取消“中國結”形象設計。此時,團隊手中僅剩“燈籠形象”繼續創作,如果再被“斃稿”,意味著大家的心血將付之東流。
接下來,燈籠形象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艱難的前行著,創作團隊也面臨著思維枯竭,難以突破的情形。
到第8次赴京交稿時,燈籠形象基本確定,項目組需要遞交完整的文化闡釋方案,不僅要敘述外在形象,更要著重燈籠本體所蘊含的傳統格調、人文語匯與精神內涵。
這時已經是4月11日。赴京交稿的吉藝團隊接到冬奧組委的修改意見:“要把這燈籠的屬性、身份、多樣化”。
“歷史上,奧運會的吉祥物(幾乎)沒有以物出現的,都是動物,不是一個生命體,能不能賦予它生命。”郭春方說,擬人化的需求使團隊的工作進入“最迷茫,最痛苦的階段“。
為了讓“物”活起來,團隊進行了各種嘗試,比如將“鹿”的形象融入其中,讓紅燈籠上長出兩個小角等,屢屢受挫,也屢敗屢戰。
因為家庭原因,吉藝設計團隊成員、動漫學院副院長矯強把年幼的女兒帶在身邊工作。小姑娘可愛俏皮的日常舉動,也給了他很多創作的靈感,成為作品中潛移默化的元素。
這個被戲稱為“我們工作室的小吉祥物”的孩子給了創作者們更寬闊的思路和更輕盈的理念。
“一開始感覺設計吉祥物我壓力很大,因為畢竟是給奧運會做的東西。但是后來我覺得與其頂著這么大的壓力,不如說就把它們當成可愛的小形象來做。”矯強說。
后來,冬奧組委給吉藝團隊發了一張圖片,圖片中是北京老藝人在做燈籠,上面貼著金色的如意紋樣。于是大家想到用剪紙的形式體現鴿子,后又加入天壇和雪的元素。
“燈籠頂上都有個掛鉤,我們把掛鉤設計成一個如意。那個如意也取意于奧運主場館(2022年冬奧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郭春方說。
5月28日,冬奧組委會告知“燈籠寶寶”整體方案確定,項目可以進入到下一階段。
“這一刻,我們覺得希望大增!但是由于保密的原因,我們也不敢確定這個形象會不會流產。”郭春方院長說。
建模曾被機場安檢要求開箱
設計方案確定后,團隊又在6月15日收到冬奧組委考察模型制作的新任務。
團隊中的幾位青年教師即刻啟程前往深圳,考察吉祥物模型制作情況。兩天時間內,團隊考察了模型制作工藝、確定了模型制作加工廠,并簽署了保密協議支付了“預付款”。
然而,冬奧組委認為這樣的制作存在泄密風險。為保證萬無一失,那筆“預付款”就成了“毀約金”,吉林藝術學院不得不自行完成模型制作。
那個吉藝專家公寓100多平米的工作室,很快變身成臨時模型加工廠,3平米的陽臺改裝成了噴漆房。
團隊成員都開始學習新本領,分別進行建模、抽殼、3D打印、打磨、噴漆等工作。大家學會了手工打磨、手繪涂漆、拼裝組合等技能,每一個人都身兼數職。
“我感覺在這期間學到的東西,真的比我大學三年學到的總和都要多!”姜宇帆回憶。
6月正值盛夏,工作室窗簾不能打開,陽臺改裝的噴漆房暑熱難耐,雖然學校第一時間為工作室裝上了空調,但超過10人進行“工業作業”,空間實在太小。
艱苦卓絕地努力后,模型建好,在送往北京的過程中,機場安檢反復用X光掃描這個小黑箱,郭春方只能解釋為:“那是一個玩具模型。”
在兩次模型遞交后,冬奧組委即刻反饋:模型制作精良,望能夠嘗試更多領域的拓展應用。接下來的7、8月份,團隊又完成了吉祥物表情包、運動形態、流行語動圖gif、國慶相關gif以及冬奧景觀應用設計等大量工作。
燈籠寶寶的命名也下了一番功夫,最終定為“雪容融”,既有北京的民俗味兒,又諧音地跟冬奧會吉祥物熊貓“冰墩墩”工整對應,用兩個不同的rong字,更能彰顯殘疾人運動的包容、融合的理念。
“雪容融”解析圖。
終于,吉藝團隊在8月21日等來了確定燈籠寶寶為2022年冬殘奧會吉祥物的喜訊。
“當時的心情真的是特別激動。在給我發冬奧會會徽胸針的時候,我手一直在抖,怎么也帶不上。”姜宇帆說。
因為地處偏僻,姜宇帆每次從學校回黑龍江老家,都要折騰將近20個小時。奧運吉祥物的任務讓她寒暑假都沒能回家。而往來北京十幾趟,她都沒能親眼去看看設計圖上的天壇,更別說其他的名勝古跡。
“其實這次經歷對我來說特別難忘,特別高興,這一生可以為奧運做出一些自自己的貢獻,特別開心。”姜宇帆說,2022年的時候,她夢想著這樣參與冬奧會:
“我就是沒事喜歡做白日做夢,我就會想,到開幕式的時候,可以穿上自己設計的吉祥物的衣服,擁抱來觀看冬奧會的人們,應該會覺得特別神奇。”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揭曉吉祥物冰墩墩 雪容融正式亮相2019-09-18
-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發布活動舉行2019-09-18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湖北以外新增確診降至個位數真的嗎?2月25日2020-02-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