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醫院患者死亡率高,是不是這家醫院就不好?”“西南某地區發生地震,不少房屋倒塌,是不是所有房屋都該到達一定的抗震等級?”“天賦基因檢測究竟靠譜嗎?”……每天,網絡上林林總總的信息讓人眼花繚亂,似是而非的所謂“科學論斷”層出不窮。于是,今年新學期,復旦大學多個學科的教授走上講臺,開設了一門新通識課程,名字就叫“似是而非”,向學生闡述什么是“偽科學”。
僅四堂課,“似是而非”就在復旦火了。每到周二18:30,“似是而非”的開課教室H3409“一座難求”,站著聽課的學生每周都有。第一輪選課過程中,在課程容量為258人的情況下,“似是而非”選課人數超過一千。這門由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樓紅衛組織開設、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盧大儒命名的課程,集結了文、理、工、醫不同學科12位教授,準備了17個專題,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對偽科學的辨識能力”為教學目的,本學期開設其中的14講。
樓紅衛表示:“太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于一些常識性的東西,時常會有錯誤的認知,缺乏必要的判斷能力,尤其是當他們面對本專業之外的一些爭議時。”
據介紹,開設“似是而非”課的靈感來自于幾位老師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題為《美國大學開了一門課,名字叫“抵制狗屁”》的文章,發現這門課與大家之前的想法不謀而合,當即起意開設一門復旦版“抵制狗屁”課程。
不過,復旦的這一課程并非美國翻版。美國華盛頓大學“抵制大數據時代狗屁課程”(Calling Bullshit In the Age of Big Data)由信息學和生物學兩名老師貫穿始終,老師試圖從邏輯和傳播渠道的角度揭開偽科學如何產生與傳播,介紹“狗屁”的類型、常見的分辨方法、孕育“狗屁”的生態系統等。而“似是而非”則集結了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管理學、計算機科學、醫學、文學、哲學、政治學、歷史學在內的眾多學科骨干教師,講課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元,意圖普及思維和糾正偏見。
在“似是而非”的課堂上,不同學科的老師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講述有關“偽科學”的事例。究竟什么是“偽科學”?在“似是而非”第一節課“用數學發現謬誤”上,樓紅衛提出一個疑問:某防火用具推銷員說“家里發生火災時,不能往衛生間跑,因為統計表明,火災時,死在衛生間的人數最多”這個說法對不對呢?
樓紅衛說,“對與不對”,不在于論據的對錯,而是在于從論據“死在衛生間的人數最多”到論點“不能往衛生間跑”的推理邏輯謬誤:不論火災時死在衛生間的人數是不是最多,都無法推斷火災時是不是應該往衛生間跑。他同時指出,“這種邏輯上的錯誤廣泛存在于大量統計數據和新聞報道之中。它們站不住腳,經不起爭論,卻讓人印象深刻并難以抗拒。”樓紅衛希望,這門課能夠為糾正不同學科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偏見,提供一些思考方式。
“似是而非”課的考試方式也很特別。本學期,該課程采取“課程論文60%+平時表現20%+參與課內外研討情況20%”的考核方式。論文寫作是重頭戲。這門僅有兩個學分的課程,將安排三位常規助教和十幾位來自不同專業的研究生組成助教組。助教組的工作主要是幫助學生寫出合格的課程論文。 “希望課程本身的架構能夠變得更加合理,內容更加完善,教師隊伍更完整。未來,希望有更多的學校開設類似的課程。” 這是樓紅衛的期待。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2020亞洲大學排名 清華復旦排名下降 浙江大學首次進入前十2019-11-28
- 復旦女博士劈腿4人怎么回事?小四男醫生自殺事件始末2019-07-26
- 復旦考文紐斯碩士雙學位項目啟動 培育金融人才2018-10-08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張穎:0增長地區再觀察28天才能放心!0增長地2020-02-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