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表示,今年研究生招生規模將同比增加18.9萬人,碩士研究生計劃增量將重點投放到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
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用工需求進一步下降,廣大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陡增;研究生報考人數達341萬人,同比增加50萬人,考研競爭異常激烈。國家適時出臺研究生擴招政策,既是順勢而為的務實之舉,也是勢在必行的必要之舉。
研究生擴招,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順勢而為的務實之舉。就業是民生之基,居于“六穩”之首。在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關鍵時期,就業的“穩定器”作用尤為重要。可以說,在當前和今后的一段時期內,穩就業就是穩民生,事關發展黨和國家發展全局,必須千方百計做好穩就業工作。
一方面,研究生教育具有就業緩沖器的作用。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既能充分緩解就業壓力。早在2009年,面臨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壓力,我們就采取了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措施,現在來看,效果顯著。今年,新冠肺炎這只“黑天鵝”煽動了無情的翅膀,就業形勢面臨更加嚴峻的疊加挑戰,我們更應該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還具有人才儲備池的作用。針對此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公共衛生體系短板、公共衛生人才相對不足等問題。此次擴招,重點面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等領域,可以有效補足公共衛生領域短板,儲備公共衛生領域的人才。
研究生擴招,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勢在必行的必要之舉。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我們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日漸增強。同時,我們還面臨著高層次人才總量不足、實踐型人才數量偏少等問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一方面,我們迫切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進一步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是科技前沿,是科技競爭的重中之重,加大相關科技前沿領域人才培養力度,是對中國制造2025最好的呼應。另一方面,豐富研究生培養教育體系,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多元化發展。自2009年我國增設專業型研究生學位以來,實踐型人才與學術型人才協調發展,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元化用人需求。本次研究生擴招,重點針對專業學位,突出實踐性與應用性,更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值得注意的是,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處理好規模與質量、寬進與嚴出、全面與重點這幾組關系,充分保障研究生擴招后的培養質量。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合肥一小區樓道出現白狐怎么回事?合肥小區樓2020-03-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