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3月10日電(李東標)“安徽這次戰‘疫’給力,表現優秀!”3月8日,安徽省在院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實現全部“清零”的消息一經公布,就在互聯網上引發網民“點贊”。
一個個堅實的腳印見證了安徽“清零”歷程。
1月22日,安徽省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月24日,安徽省啟動安徽省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2月25日,安徽省將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調整為二級響應;3月8日,安徽省在院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實現全部“清零”,治愈率達99.4%,在全國10個確診病例較多省份中穩居前列。
40多個日夜守護,1000多個小時艱苦奮戰,這是7000萬江淮兒女全民戰“疫”取得的關鍵勝利。這背后,有無數白衣戰士無論生死、不計報酬;有無數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攻堅克難;有無數戰“疫”一線志愿者默默奉獻、守望相助……他們在各自崗位上恪盡職守,爭分奪秒與疫魔賽跑,筑牢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
“我是共產黨員,我必須頂上去”
“我是共產黨員,讓我先上”“我是共產黨員,這個時候必須頂上去”……疫情來臨時,在“大包干”發源地安徽省滁州市,近萬名共產黨員在“請戰書”上按下“紅手印”,主動申請投身疫情防控最前沿。
關鍵時刻站出來,緊急關頭沖上去。面對嚴峻的疫情,安徽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醫護工作者不畏艱險、沖鋒在前,主動向疫情宣戰,堅守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讓我們行動起來,到一線去!”除夕當天,安徽省衛健委向全系統45萬干部職工發出動員令并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和醫務工作者要立刻進入緊急戰時狀態,全系統取消春節休假,以“節不過、年不過”的勁頭,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月1日,合肥市濱湖醫院隔離病區,醫護人員互相加油鼓氣。新華網發(徐國康 攝)
疫情面前,安徽醫科大學一附院近千名醫務人員主動請戰。“我參加過非典防治,有經驗,我志愿參加!”安徽醫科大學一附院的護士長馬寒香,第一時間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主動請纓參加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作為一名黨員,國家和人民賦予的責任,我不承擔誰承擔!”該院醫護人員費黎明說,抗擊疫情是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他們一定會決戰到底。許許多多像費黎明一樣的黨員干部,投身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國家有難,只要組織需要,前面再有困難,都沒有理由后退。”作為滁州市第五人民醫院的感染辦負責人,湯桂娟在疫情防控期間,舍小家、顧大家,一直堅守在醫院防控一線。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廣大醫護人員的身影。戰“疫”一線,他們不忘醫者初心,救死扶傷,展現出醫護人員的責任和擔當,以行動的自覺,砥礪著初心本色,以趕考的志向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這是我們分內的事情,既是責任,也是榮耀”
3秒內可完成一例患者新冠肺炎輔助診斷,“零接觸”可乘坐電梯、過安檢,“千里眼”識別有無佩戴口罩…… 疫情發生以來,一批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于抗“疫”一線,引得網民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驚嘆:“安徽‘黑科技’太帥了!”
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疫情發生以來,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在全力抓好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組織科研攻關,及時成立新冠肺炎防治科技攻關專家組。安徽省衛生健康委與中國科技大學簽約共建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研究聯合實驗室,搭建各領域科研力量密切合作的科研平臺。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科技廳先后啟動三批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科研攻關項目,重點支持臨床病程、臨床影像、病毒基因、治療藥物篩選、防控裝備、中西醫結合治療等方面的研發與應用,努力提高醫療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
疫情發生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把在免疫學領域多年基礎研究成果,與中國科大附一院臨床實踐相結合,進行了大量基礎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6(IL-6)是誘發炎癥風暴的重要通路,在對機制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成功地采用“托珠單抗”作為抑制劑,取得了初步臨床效果。日前,“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進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2月9日,在負責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的合肥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工作人員展示提取后的病毒核酸樣本。新華網發(劉玉才 攝)
連日來,位于合肥包河經開區的合肥千麥醫學檢驗實驗室里燈火通明、一片忙碌。作為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授權的6家獨立實驗室之一,千麥醫學檢驗實驗室從2月8日起,就開始承接合肥、六安、阜陽、蚌埠、安慶、淮南等省內多個城市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任務。
“現在我們有能力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出一把力,這是我們分內的事情,既是責任,也是榮耀。” PCR檢驗員潘三妹說。
此外,安徽延達智能公司張弛團隊研發的防疫紅外體溫檢測機器人項目,采用無人駕駛、人臉識別、預警系統等核心技術,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可對檢測人員進行特征提取分析。連接人員信息數據庫后,進行人員信息分析判斷,有效跟蹤判斷。同時,該機器人具有豐富的擴展性,可擴展多種傳感設備,將數據與醫療系統及公安系統對接,為其提供第一手數據。
由安徽安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全國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檢測試劑盒,已經用于臨床測試。這種試劑盒采用一步RT-PCR結合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90分鐘可完成檢測,目前生產下線的試劑盒已分批供、捐給安徽、湖北、山東、四川、河北、上海等地進行臨床使用。
疫情期間,廣大科研工作者默默奉獻、努力攻關,成為抗疫戰場上的硬核力量,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我們能在基層一線,為居民守護安全防線”
戰“疫”當前,安徽廣大志愿者和愛心人士戰“疫”一線勇擔當,大考面前不缺席,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彰顯無私大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合肥市蜀山區三里庵街道轄區經營賓館的余國健和愛人祁衛紅主動與街道和醫院聯系,騰出60多個房間免費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住宿,為他們打造一個溫暖港灣。
由于賓館工作人員尚未復工,余國健和愛人祁衛紅承擔起人員入住信息登記、設施消毒、清潔等工作。為了讓醫護人員吃好,夫妻倆還在賓館大堂放置了水果,并提供微波爐讓醫護人員熱飯。余國健說:“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很辛苦,我倆能為他們做的,就是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他們休息好。”
在志愿者的隊伍中,還活躍著不少“90”后的身影。“我們不能像醫務人員一樣,上一線治病救人,但是我們能在基層一線,為居民守護安全防線。”合肥市蜀山區三里庵街道梅山路90后社區工作者郭艷說。
疫情發生后,她第一時間參與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行走在街頭小巷,發放宣傳單頁,向居民廣泛宣傳疫情防控,電話隨訪武漢來肥返肥居家隔離人員,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在得知轄區幾位孤寡老人面臨著生活物資及防護物資短缺等困難時,她主動給老人送上米油、蔬菜。
2月13日,志愿者潘秦在肥西縣紫蓬鎮燎原社區路口為來往村民測量體溫。新華社記者劉軍喜 攝
在安徽各地,各級各類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齊心協力支援抗擊疫情一線。安徽省道德模范、“中國好人”李宏祥倡議“以綿薄之力為武漢送去一份溫暖和愛心”,并帶頭捐款1000元。在他的影響下,天長市銅城鎮某企業一次性無償捐贈8000只醫用口罩,各級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也紛紛自發捐款捐物,“滁州好人”、定遠縣愛依戀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徐敏向縣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捐贈800套醫用手術服,供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使用。
疫情面前,還有很多志愿者為戰“疫”貢獻力量。他們中,有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奮戰在防疫第一線、每天為出租車噴灑消毒液并向出租車司機宣傳防控防疫的雷鋒車隊志愿者劉海,有疫情期間主動加入公交集團開設的醫護專線、為醫護人員出行提供志愿服務的楊苗苗,有帶領志愿者積極在小區宣傳疫情防治知識、為轄區孤寡老人送去食物的周圣清……
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安徽省有7.6萬多個志愿服務組織、230多萬名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線。抗擊疫情的戰場上,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抹抹暖心的志愿紅,匯聚成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奮力奪取這場大戰大考的最后勝利。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合肥學校男嬰尸體最新消息現場圖 男嬰是誰為什么會在學校警方已介入2019-11-18
- 東莞合肥等多地土地調控升級 劍指非理性拿地2019-06-12
- 考生考試結束后跪謝母親2019-06-11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疫情防控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10篇匯總 疫情防2020-03-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