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急性心源性猝死帶來的那種瀕死感,年僅 28 歲的廣東青年李燦(化名)有了一次切身的體會。
11 天前,2 月 24 日下午,作為陪護人員的他,本坐在暨大附一院脊柱骨科的病床旁照顧住院的父親。再醒過來時,人已經躺在了醫院重癥監護室內。期間發生了什么,年輕人完全不知情。
若不是當時醫院脊柱骨科、ICU、麻醉科、心外科一幫醫生持續進行了 2 個多小時的徒手心肺復蘇;若不是及時調來了體外人工膜肺 ECMO,讓其病變的心臟能夠短暫放假、緩慢恢復;若不是家人毫不遲疑的配合,用上代價高昂的生命維持設備 ECMO…… 小伙子的結局必然只有一個:死亡。
1 分鐘 100 次有效心臟按壓
這群醫護人員按了 1.5 萬次
2 月 24 日下午 6 點 08 分之前,李燦是一個身體健康,高大帥氣的年輕人,吸煙、不酗酒。沒有人留意他在猝死之前在干什么,小伙子突然從陪護人員凳子上栽倒在地后,一旁的家人立即開始大聲呼救。
暨大附一院脊柱外科病區護士最先趕來查看究竟,發現異狀后立即跑到了醫生休息區請求支援。當時正預備下班的年輕醫生陽華,火速跑到李燦身旁時,也只看到小伙子抽搐了幾下后再無反應,怎么呼喊都不會應答。
陽華和兩名護士將他抬上病床,進一步探查發現,小伙子已然沒有脈搏、毫無意識,心臟業已停跳。
緊急在李燦身上開辟了兩條補液通道后,其中一名護士開始打電話尋求醫院 ICU、心外科、麻醉科的支援。另一名則開始利用心電監護設備,開始監測李燦的生命信息。
倚靠在病床邊的陽華,同步奮力的為年輕猝死者進行心臟按壓。每分鐘 100-120 次,每次下壓胸廓要達到 4-5 厘米。看似簡單、重復的機械動作,此時成為最能保住年輕生命的法寶。只是純靠體力來支撐的話,普通人極難規范的堅持超過兩分以上。“過去這么久了,手腕依然酸痛”,陽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道。這個并不高大的年輕醫生,當時迸發的爆發力堪稱驚人。“也沒有去想太多,也算是有點小私心,那就是不能眼看著這么年輕的生命就沒了。”
在 ICU 醫生黃世芳趕到之前,陽華獨立支撐了快 20 分鐘。6 點前后,正是交接班時間,剛剛上班沒多久的黃世芳,第一時間就趕來支援。在重癥監護干了 10 多年,對于監測、搶救等徒手心肺復蘇的專業操作,自不在話下。緊接著,趕來會診的心臟外科李小輝醫生也加入到了救援團隊中來,專業的胸外按壓隊伍,龐大起來。陽華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休息。
“前后一共有 5 名醫生、護士參與了對李燦心肺復蘇的按壓操作”,之后趕來的麻醉科主任李雅蘭也很快加入到了救援隊伍當中。作為麻醉專家,她更能從心電監護設備中的波形中觀察到心肺按壓的直接效果。
“還有一個直接的證據證明我們心肺復蘇的有效,小伙子心源性猝死已經 20 多分鐘了,可瞳孔依然沒有散大。說明腦部供血依然在持續著”,李雅蘭告訴記者,這種持續,是醫生護士們堅持不中斷的徒手奮力下壓胸廓得來的。
從陽華開始進行心臟按壓算起,到最后停止心臟按壓,這群醫生、護士們一共堅持了兩個半小時,合 150 分鐘。前前后后持續的有效心肺復蘇,超過 1.5 萬次。
掰掉了 99 支腎上腺素
年輕人用掉了其中 85 支
支援力量漸漸強大起來,李燦發生猝死的普通脊柱骨科病房,也擁有了成為重癥監護室、重癥搶救室的實力。根本來不及挪動李燦,現場醫護團隊在普通病床上就完成了對李燦的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和撓動脈穿刺。
心源性猝死,意味著心臟停跳,血壓快速下降到 0。“經過撓動脈穿刺的穿刺針,能夠從血管內,監測到最為真實的血壓情況”。
最為關鍵的,還是要盡快恢復李燦的心、血管循環系統。能夠使心臟收縮力加強,讓心臟、肝、和筋骨的血管擴張,皮膚、粘膜血管收縮的關鍵藥物,就是腎上腺素了。這種可合成的藥劑,也是拯救瀕死患者最為關鍵的必備藥品。
為了將瀕死狀態的李燦拉回來,現場臨時組合的救治團隊,開始不計成本的使用腎上腺素。一開始是每間隔 3 分鐘 1 毫克這樣使用,可類似添燈油似的方案,根本不足以重啟猝死者的心臟。
之前建立的兩條補液通道里,開始大劑量的推入腎上腺素。一個補液袋里被推進了 8 毫克,一個則被推進了 10 毫克。整個脊柱骨科病區里的腎上腺素全部用完,科室的護士和支援醫生又從鄰近的科室里借來了幾十支。“事后我們計算了一下,總共掰掉了 99 支 1 毫克裝的腎上腺素。患者通過補液渠道、推注的就達到了 84 支。”
可即便如此,李燦的生命,依然掌握在陽華、黃世芳、李小輝等現場進行心肺復蘇的醫生、護士們的手掌下。“我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也叫家屬進來觀察過搶救狀況。只要停止心肺復蘇,心電監護上會很快形成一條代表死亡的直線”,李雅蘭表示。
此時,現場搶救已經過去了 1 個多小時,心外科李小輝醫生很快給上級醫生,副主任陸華打電話尋求支持;麻醉科醫生盧浩依然往返麻醉科、脊柱外科病房間,拿急救設備、藥品、耗材;已經完成交班的 ICU 醫生高露則多跑出了一萬多步,往返 ICU 查猝死年輕人的生化指標,并通知 ICU 護理團隊準備接收病人。
李燦當時反映出來的一切癥狀,都提示著只能使用 ECMO,才有挽救年輕生命的可能。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2020屆畢業生最新就業政策是什么?020屆畢業2020-03-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