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4月8日電(記者馬莎)“一只野生大熊貓在雪地里行走后留下一串腳印”,這是4月7日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熊貓棲息地空間數據動態監測系統記錄下的實時畫面。
“最近進入大熊貓發情期,我們實時監控的畫面里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大熊貓。”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熊貓管理辦公室主任何禮文說,大熊貓棲息地空間數據動態監測系統運用“熊臉識別”技術,實時監測野生大熊貓活動情況。
“因為動物體態變化多樣,所以‘熊臉識別’技術難度比人臉識別更大。”何禮文坦言,這個想法從提出到實現經歷了3年多。這期間,保護區管理局與志成信科科技公司合作,攻克了識別準確度、近距離野外供電、信號傳輸等多個技術難題。“我們通過地埋電線和光纜,進行邱家壩試點區域的信號布設,目前此區域已有6處監測點布置了紅外監控,捕捉野生大熊貓實時畫面。”
何禮文認為,大熊貓棲息地空間數據動態監測系統既省時又省力,極大提高了野外監測的工作效率,“以前工作人員需要定期步行進入原始森林,手動更換紅外相機的電池和儲存卡,非常辛苦,一次巡護監測需要花費幾天甚至數周的時間。有了這個監測系統,我們可以實現遠程監測,不僅畫面清晰,我們工作也更加輕松高效。”
據悉,此套系統從去年年底投入使用,通過紅外線拍攝、遠程傳輸,建立起了野生大熊貓影像資料庫。何禮文表示,下一步,保護區管理局將對大熊貓棲息地空間數據動態監測系統試點階段的初期工作進行總結,為未來此系統在保護區內的全面鋪開打好基礎。
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甘肅有132只野生大熊貓,其中110只生活在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截至目前,通過大熊貓棲息地空間數據動態監測系統,我們已經拍攝到幾十段野生大熊貓活動畫面。”何禮文說。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大熊貓“圓仔”完成首次全身健康檢查 身體強健2020-03-24
- 旅澳大熊貓簽證再續5年 澳動物園盼繁衍下一代2019-11-25
- 將大熊貓放歸自然 不是打開籠子那么簡單2019-11-14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孩高喊我的武漢回來了網友瞬間淚崩 女孩為2020-04-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