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英國和德國學者共同撰寫的論文,在中國的網絡上引起了圍觀。
研究人員發現,在人類中最早出現的原始版本的新冠病毒“A型”,雖然出現在武漢,但并沒有在武漢流行開來,而是在美國更為常見。
而在武漢流行開來的,其實是從原始版病毒變異而來的“B型”。
耿直哥找來論文原文進行了研究,并采訪了第一作者。發現該論文的初衷是通過對160個來自全球各地的新冠病毒感染的基因進行分析,以求解開病毒變異的密碼,找到病毒在全球擴散的路徑。
武漢出現過原始的新冠病毒,但該類型更多出現在美國的病例中
這篇科研論文,目前已經發布在了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的Peter Forster博士。
從論文的原文,以及英國劍橋大學的官網對這篇論文的介紹來看,這篇論文先是將一種與新冠病毒的同源性高達96.2%的蝙蝠冠狀病毒(即中國武漢病毒所的石正麗團隊發現的BatCovRaTG13病毒),設定為新冠病毒在動物中的祖先,然后以此為參考,把從“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的數據庫中提取的160個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基因,按照進化的關系,分為了A、B、C三個類型。
其中,與蝙蝠身上的那種冠狀病毒最為接近的是A型新冠病毒,這也被研究人員認定為是在人類身上傳播的新冠病毒的“原始”類型。
令研究人員意外的是
這種A型的新冠病毒,雖然出現在了武漢,并感染了5名武漢人,在4名廣東病例身上也有發現,但在武漢、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被更多發現的,卻是這種A型新冠病毒的變異版,即B型新冠病毒。
而A型的病毒,則被更多地發現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病例中,其中早期的美國病例有在武漢居住旅行的歷史。
最后一種C型的病毒,則是由在中國和東亞地區被廣泛發現的B型病毒變異而來。但研究人員表示,在他們研究的160個樣本中,沒有發現中國大陸地區出現C型病毒,這種病毒更多地出現在歐洲,在新加坡、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也有發現。
換言之,從這篇研究來看,最原始的A型新冠病毒,雖然出現在武漢,但并沒有在當地流傳開,反倒是由A型變異而來的B型在武漢傳播了開來,進而傳播到了中國其他地方以及東亞多個地方。
而A型真正擴散開來的地方目前看來是美國和澳大利亞。流傳于歐洲的C型則是由在中國和東亞擴散開來的B型變異過去的。
那么,這些發現意味著什么呢?在英國劍橋大學的報道中,研究人員就表示他們的發現可能有助于各國順著這些途徑去尋找那些尚未被記錄在案的傳染源,預判下一步的疫情暴發可能會來自哪里,從而更好地對這些傳染源采取隔離措施,避免疫情的再度擴散。
這能說明病毒并非來自中國嗎?
不過,對于中國人來說,我們肯定更關注的是,這個研究能否就病毒的來源給出答案——尤其是,鑒于原始的A型病毒并沒有在中國更多地傳播開來,而是在美國更多地出現,這是否說明病毒并非源自武漢,甚至有可能來自美國?
對此,耿直哥采訪了論文的第一作者,英國劍橋大學的Peter Forster博士。他表示他已經對于中美在此事上的爭議有所耳聞,也清楚病毒的來源目前是塊“燙手的山芋”。他也在就病毒的來源問題進行研究,除了目前已經發布在PNAS上的這篇論文,他和其他學者們還已經完成了一個涉及1001個病毒基因樣本的分析,只是該論文尚未發表,也沒有經過同行評審。
但他表示,不論是哪篇論文,目前仍無法就病毒的來源地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他們研究中發現的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最初感染人類的時間則大致在2019年9月13日至2019年12月7日這個區間。
至于為何A型病毒并沒有在武漢和中國大范圍地出現,而是由A型變異來的B型,Peter Forster博士的回應是,這有可能是因為A型并不適應當地人的免疫系統,所以才變異成了B型,但也有另一種可能,即當地更多的病例是由B型的感染者傳染出去的,即遺傳學上的“奠基者效應”(founder effect)。這也與他接受劍橋大學官方采訪時所說的內容一致。
而對于A型為何更多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他的觀點是這也有可能是因為A型更適應那里的人的免疫系統。
最后,他表示他們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中國境外變異速度很快。他還介紹說,他們之所以得出病毒最早出現在人身上傳播的時間在2019年9月13日至2019年12月7日這個區間,是通過病毒在中國境內相對“緩慢”的變異速度推算出來的。
責任編輯:黃小群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鐘南山回應何時開學說了什么 2020全國各地開2020-04-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