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救助”群里的嬰孩買賣
法治周末記者訪問多個網絡平臺后發現,盡管一些平臺以政策、法規問題將“送養小孩”等信息進行了清理或屏蔽,但要找到相關的線索并非難事。
例如,法治周末記者在知乎APP上以“送養”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隨即找到多條“送養小孩”信息。記者注意到,在多條信息下方,都有同一位網友。她在頭像旁邊留下了自己的QQ號碼 。
記者在知乎APP上發現的“送養孩子”相關內容
法治周末記者以“咨詢如何領養孩子”為名,加上述網友為好友。隨即,記者收到了這位網友的信息。對方稱,自己已經“領到”了孩子,“訂的時候孕婦才懷孕八個月,現在‘我女兒’一個多月。”
而為了得到這個“女兒” ,上述網友稱自己“花了四萬元”。
在這位網友的推薦下,法治周末記者得以進入一個名為“愛心救助站二”的QQ群。按照網友的介紹,這個群專門“提供送養、收養服務”。按照“群規”,一旦收養成功,當事人必須退群。
法治周末記者從群資料中看到,這個群建立于2019年12月,人數有29人(記者在群期間),包括3名管理員。
這3名管理員有著不同的分工。其中,一位名為“客戶負責人”的管理員在群里發送了一份名單:“河北,孕,36周,女,低補……廣東,孕,37周,男,中補……”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所謂“補”,意即“補償款”。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理解為送養者開出的“價格”。相應地,“低補”即為“補償款”低。
取名為“愛心救助”的QQ群截圖
法治周末記者向其中一名管理員詢問:“請問是合法領養嗎?”
對方的回答是:“合法去福利院,別在這里找。我們不犯法,也不合法。”
隨即,記者被移出了群聊。
之后,法治周末記者又以咨詢領養為名聯系上一位“中介”群主。對方表示,自己的資源很多,不光有領養群,還有“假結婚給孩子上戶口”群等。
據這位群主介紹,送養者不僅僅是一些未婚媽媽,還有生“二胎三胎的”。此外,被送養的孩子男女都有。記者還被告知,就她經手的送養和收養而言,已出生的孩子比待產的“價格低”,但至少也要“十萬起”。
而在這位群主看來,通過他們收養孩子,“不是不合法,而是民間領養不受法律保護而已”。
記者與一位中介的聊天截屏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江歌母親以生命權糾紛為由起訴劉鑫!江歌母親2020-04-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