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教育部召開學校疫情防控專家報告視頻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如何做好開學后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等進行了專題報告。
“我贊成現在要復課。”鐘南山表示,中國現在疫情控制得很好,目前國外有的國家處在高峰頻段。“我國是在非常特殊的矢向差異情況下復學的,外來輸入造成國內的繼發感染隨時存在,但是我們也必須在嚴防嚴控的情況下開始復學。”
在張文宏看來,目前我們是面臨風險的,最大的風險是輸入性的風險,以及無癥狀感染者,“但是這種風險也不至于大到比其他國家更大”,“現在全世界的疫情都沒有中國控制得好,從物理學勢能的講法,可以說我們處在最低點”。
李蘭娟也積極主張復學,因為國內已經有將近一個月“雙清零”了。但她也提醒,現在還不能放松。她認為復學的每一個人回到學校的時候,一定要“清”,就是說要確保進校的人是沒有被感染的。在這一點,復學的時候,大家都要進流行病學的調查,做到底盤要清。同時,每一個在校的學生要做好健康檢測,確保進校的每一個人都是健康的、沒有感染的,這是保障校園安全的最基本的條件。
在張文宏看來,最大的防控重點是一起吃飯,“一起吃飯聚餐是造成傳播最大的風險,所以學校的餐廳是不是可以分餐,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要隔開距離吃?像這些情況要各個學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相應的創造性設計”。此外,關于在教室里學生該如何戴口罩?學生長時間戴口罩感到難受時該如何處理?張文宏認為,這些問題都要做相應的預案,把一個個場景分隔開,每個場景都有一個最好的流程。
“宿舍的問題也是值得考慮的。有些宿舍安裝了凈化器,甚至聲稱對病毒有殺滅作用,但是這些都沒有很好的效果證明,因此目前最重要的還是通風。”鐘南山提醒,聚集是最容易產生互相感染的,但在學校上課本身就是聚集,“所以我們得適當地考慮錯峰上課,或者把距離隔開”。
此外,張文宏認為,科普非常重要,學校要不斷地進行科普,告訴學生防疫的重點在哪里。在校園里也要鼓勵大家進行群防群控,比如學生在宿舍里應該每天量體溫,“在目前情況下盡管存在一些無癥狀感染者,但發燒仍然是一個最常見的癥狀,所以把學生分成最小的單元進行體溫的檢測,我們認為也是非常好的”。
對于如何防止在學校里面出現二代、三代、四代病例,張文宏建議,大、中、小學都應跟附近的醫院發熱門診建立直接聯系,以防學校在信息的掌握上面可能會滯后。
“按照中國目前的傳播系數,不可能引起大的傳播。但希望傳染的情況完全不發生,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堅決支持往前走,遇到問題及時地處理,這一條要下定決心。各個學校都要自己想辦法,同時與定點醫院密切聯系,一旦有疫情出現,馬上檢測治療。”鐘南山說。
延伸閱讀: 教育部連開4場開學復課工作視頻會議,提出了四點要求
最近3天,教育部接連召開4場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和開學復課工作視頻調度會議。會上透露,目前,各地開學復課總體平穩有序,教育系統疫情防控要做好“四控”即控聚集、控流動、控質量、控安全。
根據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部署,4月17日至19日,教育部召開4場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和開學復課工作視頻調度會議,總結交流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前一階段疫情防控和開學復課情況,部署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相關工作。
從交流發言看,3個月來,各地教育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教育部工作要求,在當地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嚴格落實防控主體責任,抓實抓細校園疫情防控,全面準確摸排緊盯到人,嚴格錯峰錯區域錯層次開學,科學安排線上線下教學,嚴防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加強督導督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開學復課總體平穩有序。
在疫情防控中,全國教育系統打響了民生戰役、醫療戰役、科技戰役、教育戰役、心理戰役“五大戰役”。各地按照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嚴防擴散、嚴防暴發,確保一方凈土,確保師生生命安全”目標要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落細落實工作,創造性開展工作,做到了組織領導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創新發展到位、任務執行到位、督導檢查到位、宣傳引導到位。
當前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面臨多重風險疊加的壓力和挑戰,各地要按照教育部黨組要求,慎終如始抓緊抓好疫情防控,切實統籌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具體要做到“一嚴二清三防四控”:“一嚴”即嚴格落實開學條件,“二清”即政策清、家底清,“三防”即防突發事件、防次生災害、防懈怠情緒,“四控”即控聚集、控流動、控質量、控安全。
北京開學七個環節逐一演練,高三學生開學后需要帶兩件東西
清晨,內務部街胡同東口和西口,北京二中“學生”陸續到校,工作人員有序疏導車輛快速離開,避免造成交通擁堵;走到校門口,每位“學生”需要先出示健康碼,之后進入白色“帳篷”,測試體溫……距離高三年級開學還有1周,北京二中今晨舉行高三年級開學工作全流程演練,分進校、晨檢、課間管理、午餐、午檢、靜校、消毒七個環節逐一演練。
這次開學,一些新習慣將逐漸養成。其中,放學后,學生要聽校園廣播分批撤離,胡同里的商戶會主動“勸離”想逛街的學生。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說,每所學校都在逐步落實開學細節。很多和二中一樣處在胡同里的學校,開學時更會注意與屬地街道、交管、公安等部門協同合作,做好群防群控,保證學生“兩點一線”上下學,避免人流聚集。
舉措1 校門“延伸”到胡同口
在內務部街胡同東口和西口,學校安排工作人員疏導車輛,避免交通擁堵。學校老師幫助快速辨別“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幫助進行簡單體溫測量,胡同口其他社會人員進出幾乎不受影響。
“我們做好了胡同里的標識標志,設計了學生‘通道’,盡量保證學生上下學不影響胡同其他人的出行。”朝陽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焱說,周邊商鋪也都會主動承擔責任,如果遇到學生想“逛街”,要盡量勸阻,讓學生上下學實現“兩點一線”。
放學也將分批次進行。二中學生處將用廣播發布各班依次離校指令。演練時,“班主任”反復提示“學生”,要保持距離,依次離校,校外不逗留,直接回家。薛麗霞介紹,學生會有專門的“出入證”。同時學校已經和街道、市場監管、公安、交通等多部門溝通,合理保證高三學生順利開學。
舉措2 “綠碼”成學生入校標配
二中的校門口,新添了健康碼標識牌和測溫區。工作人員在校門口組織“學生”間隔一米排隊,檢查口罩佩戴情況,提示出示健康碼,“學生”依次快速通過測溫儀接受體溫檢測。
體溫正常人員可直接進入學校指定教室。如果體溫異常人員經過,設備會語音提示“您的體溫異常”。緊鄰此處的臨時觀察區,正好利用了校園里四面透風的小亭子。穿著白大褂、戴著醫用口罩的校醫值守。“遇到體溫異常人員,我們可以快速按規定程序復測體溫。”校醫介紹,復測體溫正常者,登記在冊后,允許其進入教室。復測體溫不正常者,校醫報告主管校長,啟動應急防控預案。
“開學后,孩子需要帶兩件東西,一件是健康碼,另一件是最近14天行蹤表。”薛麗霞說,學生入校檢測的體溫也會被系統實時記錄,每班班主任也將配測溫槍。
其實不止這所學校,很多學校都已經將健康碼等“綠碼”當做開學時的標配。
舉措3 樓道校園增設巡查崗
課間、答疑等日常活動,也都添了新規矩。以二中為例,教學樓每層會配備5名工作人員,隨時巡查樓道。他們各有分工,有人負責提示學生注意保持距離、不扎堆,檢查口罩佩戴情況;有人提示如廁人員間隔一米,分散進入,規范洗手;還有人巡查教室保持通風情況。
教師在教研室組織學生答疑,也要提醒保持距離。另外,學校將每日嚴格做好衛生掃除及消毒工作。今日進行的消毒版塊的演練,主要為對突發異常情況教室的消毒。
“學生”進入教學樓后,將分散有序進入指定教室就座。“我們學校本身教學班面積較大,滿足防疫需求,可以不拆班進行教學。”薛麗霞說,但是班級分布調整了。每層十余個教室,4個為行政班教室,其余為走班教室。“大部分學生分科走班,不用串層,減少人流交叉。”
如果課堂突發異常情況,任課教師會給校醫打電話。學校第一時間聯系家長時還會提供東城區定點發熱門診醫院等信息,提醒“家長”有篩查結果立即通知醫務室。班主任將其他“學生”轉至備用教室,學校物業中心在保健所、地段保健科大夫指導下,對該教室進行消毒。
責任編輯:黃小群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張文宏回應不能喝粥原因是什么?張文宏為什么2020-04-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