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地病例中危重型患者“清零”。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癥救治專家組組長、天壇醫院副院長周建新介紹,截至4月24日,北京本地病例中,危重型患者“清零”;境外輸入病例中,還有3例危重型患者,在北京地壇醫院治療,均為60歲以上老年患者。
為了救治重癥患者,2月15日,市衛生健康委、醫管中心在此前已建立的醫療救治專家組基礎上,專門成立了由重癥醫學、體外循環、中醫藥、護理等專家組成的重癥救治專家組,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孫兵教授帶隊進駐佑安醫院重癥醫學科;天壇醫院、朝陽醫院、安貞醫院和清華長庚醫院選派高年資醫師、呼吸治療師、體外循環科和重癥醫學科護士,組成21人團隊進駐佑安醫院重癥醫學科;7家市屬醫院14名經驗豐富的護士支援地壇醫院重癥醫學科。本市緊急調配體外膜肺氧合儀、床旁凝血監測儀等設備3000余臺,支援地壇醫院、佑安醫院兩家定點醫院。重癥專家組對危重型患者堅持每日會診,制訂了氣管插管、俯臥位通氣和體外膜肺氧合等治療的標準化流程;建立了對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每日篩查制度,專人對患者的體溫、呼吸等重要指標進行篩查,發現潛在風險及時預警,早期干預。
周建新介紹,截至4月24日,已成功撤除危重型患者體外膜肺氧合治療4例,使用最長時間為35天,年紀最大的患者78歲。撤除單獨使用呼吸機的10例,使用最長時間為42天,年紀最大的患者85歲。目前,北京本地病例危重型患者已經清零,但仍有重型患者在院治療,這其中就包括“脫機”,即撤除危重型患者體外膜肺氧合治療的患者。正在進行治療的重型患者,包括胃管等“各種管路”基本都已拔除,但仍然還需要使用有創呼吸機。他們正在進行康復訓練,爭取早日走出重癥監護病房。
北京方案
首先是加強疾病早期識別,“發病后10天左右是疾病轉歸的分水嶺,及早給予診治,防止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轉化。” 其次是規范采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對于常規氧療無效者,使用經鼻高流量氧療和無創通氣,并對肺復張性和順應性進行評估,規范采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 此外,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對每個病人的核心病機及不同階段辨證施治、個性化給藥。
所有醫務人員體現出高度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這是關鍵所在。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母親割肝救28歲兒子發現非血親 詳細經過曝光2020-04-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