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湖南電視臺《經視焦點》欄目報道,湖南郴州市永興縣多名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濕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調查發現,這些患兒被醫院確診為“佝僂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實際上,這款“奶粉”是一種固體飲料,并不具有特醫奶粉資質。
又見“大頭娃娃”?這是一個令人震驚和心碎的消息,十幾年前震驚全國的“大頭娃娃”事件,至今仍是公眾的心頭之痛。猶記得當時一批官員被問責,有關經銷商也被判刑。絕不讓劣質奶粉折斷祖國的“花朵”,這是社會共識,也是監管部門的決心和行動。
為何今天仍有“大頭娃娃”?這是公眾的疑問。應該說,這起事件與此前的“大頭娃娃”事件有不同之處,此前的“大頭娃娃”純屬劣質奶粉造成的。而這次的“大頭娃娃”與奶粉無關,因為受害者吃的不是奶粉,而是一種固體飲料。
問題由此而來,飲料竟被當作奶粉銷售?這些幼兒在體檢時被診斷為牛奶過敏,醫生因此建議家長購買氨基酸奶粉給孩子食用。家長們隨后去郴州愛嬰坊母嬰店買奶粉,經導購員強烈推銷,最終購買了“倍氨敏”這款產品。當有家長對產品包裝上的“固體飲料”提出質疑時,導購聲稱“倍氨敏”是店里最好的,也是最暢銷的,許多過敏寶寶都在吃。
看來“板子”好像應該打在導購身上,他們為了利益而蒙騙家長,導致家長用飲料代替奶粉。但是,導購該背下所有的“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誰引導家長到郴州愛嬰坊母嬰店的?把飲料“倍氨敏”當成奶粉賣,誰給導購的膽子?
針對此次發生的“大頭娃娃”事件,郴州市永興縣有關部門稱,暫未發現有醫院和醫生參與事件過程。既然是“暫未”,就需要繼續調查,查清楚為何會出現飲料當奶粉賣的怪事。
更吊詭的是,這是郴州市不到一年來第二次發生“大頭娃娃”事件。今年3月30日,十幾名家長在“問政湖南”上發文稱,2019年郴州發生一起“大頭娃娃”奶粉事件,“全因郴州兒童醫院醫生向患兒推銷奶粉所致”。所謂的奶粉同樣是固體飲料,名字叫“舒兒呔”。
今年4月16日,郴州市市場監管局對此回應,“舒兒呔”系列固體飲料郴州總代理商為郴州益信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印制處方箋和宣傳單,明顯誤導患兒家屬,使其認為該產品是專供嬰幼兒食用的特殊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患兒家屬帶患兒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看病時,該院個別醫生使用益信康公司印制的上述處方箋和宣傳單,將患兒家屬推介到便民藥房或者母嬰店購買“舒兒呔”系列固體飲料,提供給有過敏等癥狀的患兒食用。
稍微一查便發現了貓膩,原來“舒兒呔”背后是一條灰色利益鏈。如果說代理商誤導患兒家屬很無良,那么個別醫生使用益信康公司印制的上述處方箋和宣傳單,向患兒家屬推介,行為更加惡劣。在這起事件中,有關責任人涉嫌違法犯罪。
據報道,一小罐四百克的“倍氨敏”就要將近三百塊錢,價格甚至超過了不少進口嬰兒奶粉。有家長表示:自己孩子喝這個“倍氨敏”產品的過程中,身高、體重都停止發育了。嬰兒發育需要營養,而那些固體飲料替代不了奶粉,也提供不了營養,在嬰兒最需要營養的時候卻得不到供給,有關責任人的良知何在?這是坑害嬰兒,這是荼毒生命,這是傷害祖國的未來。
“心里真的很難受,覺得這個商家是太沒良心了。”這是一名受害者家長的自責。期待受害的嬰兒能夠盡早恢復健康,不要留下后遺癥,更期待有關部門依法徹查,嚴厲處理責任人。此外,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市場上還有多少把飲料當奶粉賣的不法行為?
責任編輯:黃小群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公司月薪萬元招助理幫董事長帶娃 具體詳情原2020-05-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