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出生的安徽岳西女孩楊滿平在希望工程的幫助下,2012年圓了大學夢。如今,碩士畢業的她在上海一家企業從事知識產權工作,支教、助殘……她的業余時間基本都被公益活動填滿。
2000年,金寨青年鄧磊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成為中國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個少年大學生。如今,他已為人父,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家國企管理層擔任要職,他說自己從希望工程收獲的“不只是物質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一種面對困境不屈服、不放棄的精神,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勇氣和知恩圖報、自助助人的公益情懷”。
從第一批希望工程救助生走出校門,“巨浪”就在不斷地增長。如今,希望工程幫助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青少年圓了上學夢,成長為奮斗在祖國建設各條戰線上的棟梁之材。
拼版照片上圖:1990年,金寨縣希望小學首批希望工程救助生合影(資料照片);下圖:2019年9月3日,金寨縣希望小學學生在課間玩耍(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從捐款捐物,到更高層面、更廣范圍的公益融合,希望小學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教育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更引領著社會風尚。
30年時光能做些什么?能讓一棵樹開枝散葉,能改變無數人的容顏……它更能沉淀一顆初心,矢志不渝。
56歲的余淦是金寨縣希望小學的元老級教師,這是他在此工作的第37個年頭。他有無數次機會可以走出深山,但是他說自己離不開講臺、丟不掉粉筆、放不下“希望”。如今,他向年輕教師學習,討教如何對著電腦上網課,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從1993年開始,江蘇省昆山市的周火生老人便把目光投向大別山,100次來往于昆山至金寨的“希望”之路上,將自己的積蓄和四處義賣圖書的收入用于幫助金寨縣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如今86歲的“希望駱駝”用行動帶動了一群人,他們成立了“周火生工作室”,通過線上線下售書模式,募集更多愛心基金,將愛心事業不斷延續,讓愛心之路越走越遠。
而立之年的希望小學,未來將繼續陪伴著我們成長。
因為“90后”的它們,因為永續的希望——
少年們正腳下有路,心中有光。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30歲了!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在哪里前后對比照曝光2020-05-19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武漢公布新增確診病例軌跡怎么回事?這個確診2020-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