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與浙江省文明辦、浙江省餐飲行業協會共同推出愛國衛生特別策劃“在一起,筷行動”。在健康理念備受關注的當下,這一活動,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反響。有網友留言說:“全民使用公筷,應成為習慣。”
前不久召開的省政協民生協商論壇上,省政協有關專委會向全省各級政協委員發出倡議:講究衛生勤洗手,推行分餐用公筷。
過去一周,浙江多地進入兩會時間,“公筷公勺”的話題成為委員關注的話題之一。有的地方委員在駐地報到時,大會秘書處還提供一份特殊禮物:公筷公勺。
在剛落幕的杭州市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浙江傳媒學院教授葛繼宏帶來的一份關于“將11月11日設為‘全民公筷行動日’”的建議,引發熱議。正如他所說,一雙細細的筷子,其內涵包羅了身體健康、飲食文化、餐桌文明等,甚至還能激活一個產業,打造一座城市的全新記憶點。
一份建議——
把“雙11”設為 “全民公筷行動日”
使用公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7日,錢報在頭版頭條推出了《要不要用公筷,一個實驗告訴你》的報道后,衢州市政協委員、衢江區衛健局副局長藍建芳給記者留言:這個形式好,用數據說話,很有說服力。
“從專業角度來說,使用公筷公勺,是簡單易行的切斷傳染源的有效途徑。”藍建芳說,增添了一雙公筷,共享了一份健康。
包括藍建芳在內的眾多委員,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把公筷公勺的倡議變成大家自覺行為,需要形成合力,“公筷行動提了很多年,但落地效果不甚理想。”
究其原因,葛繼宏委員認為有三點——觀念傳統,思想上不重視;推廣分散,難以形成合力;形式單一,推廣缺乏創意。
“長久以來,給客人夾菜,是中國餐桌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滋生了病毒傳染的風險。”葛繼宏接著說,“觀念問題是公筷行動的‘攔路虎’。”
前期調研中,葛繼宏委員發現,年輕人對使用公筷并不排斥,他們接受度高。所以,推廣公筷的觀念,葛委員建議可以采用“小馬拉大車”的形式。
“讓家里的小朋友教大人怎么做。一般孩子的話,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一輩更愿意聽,也更容易接受。”
他還建議,在前期的宣傳基礎上,可以考慮將11月11日設為“全民公筷行動日”——“雙11”是杭州首創的網上購物節,這一天除了消費,希望它還是“全民公筷行動日”。
雙“11”,就是一雙生動的筷子,好記。
這個想法在小時新聞客戶端發出后,有網友留言:這個建議好,給雙“十一”賦予了新內涵。
一個設計——
公筷與動漫結合,創造“筷筷”“樂樂”
除了觀念的問題,很多委員也提到了宣傳形式上可以做些更有時代感的創新。
“目前,對公筷的宣傳,更多停留在口號式的宣傳,難以直抵人心。”葛繼宏委員說,“杭州是動漫之都,連續舉辦了15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動漫+’已經深入人心,在公筷推行上,不妨可以考慮與動漫產業結合起來。公筷可以區別于普通筷子,可以略長,可以顏色上不一樣,在上面做一些文創加工,比如印上《孔子》《老子》等經典著作的一句話,一家人各自可以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筷子,方便區分,又能讓國學走入尋常百姓家。”
葛繼宏委員的想法,也讓來自“中國木制玩具城”云和的麗水市政協委員馬達偉來了興致。
“這是非常好的創意,雖然是小小的一支筷子,要想把它真正落地,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如果給公筷賦予一些文化寓意,推廣起來就更有意義了。”馬達偉說。
就在昨天下午,葛繼宏委員給記者打來電話,公筷和動漫結合有了初步效果,“我把這個想法與省政協委員、浙江傳媒學院動畫學院院長丁海祥進行了對接,有了創意!”
省政協委員丁海祥,網名“阿拉丁”。記者聯系上他時,他很開心,“我和葛委員一拍即合,馬上組成團隊一起參與設計兩個可愛的卡通形象代言人,叫‘筷筷’和‘樂樂’,目前初稿已經出來。”
目前,丁海祥委員和他的團隊已經設計了幾套方案,其中一組的造型是參考了梁山伯和祝英臺的題材。據主創人員武小鋒老師介紹,這既代表著筷子成雙成對的屬性,又用傳統服飾顯示出筷子歷史的悠久。
一次嘗試——
給公筷制定標準、升級品質
公筷推行過程中,還有一個現實困擾:餐館就餐時,面對著面前放著的兩雙筷子,大家常常會分不清到底哪一雙是公筷?
一直都扎根在餐飲行業的杭州市政協委員、杭州跨湖樓餐飲集團董事長章金順說,這個問題經常被人問起。
他認為,在公筷推行過程中,還應該做好一些細節的工作,“比如在公筷的設計上,可以加入一些特制的標簽,讓顧客可以清楚地區分。也可以把公筷的尺寸適當做得長一些。這樣,客人在夾菜時會更加方便。”
由于做餐飲的緣故,平時,他也會注意一些餐館擺放公筷的架子,“有的餐館可能還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就只是簡單地多放了一雙筷子,顯得不夠規范。”
章金順建議,公筷公勺最好能夠做一些特別的設計,讓大家容易分辨,使用起來也能更方便、順手,“目前,我們集團已經找了專門的設計團隊,給集團內的餐館統一設計一套完整的餐具。不但要在樣式上別具匠心,更希望在餐具上體現當地的文化元素,這其中,就包含了公筷公勺,還有筷架的設計。”
憑借豐富的毛竹資源,麗水慶元的竹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全國最大的竹筷生產基地。隨著公筷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公筷經濟”也將成為當地企業的新商機。省政協委員、浙江雙槍竹木有限公司竹材研究院執行院長練素香從事竹產業18年,一直和筷子打交道。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表示,目前,團隊正在做一件事:對公筷長短、顏色、材質,技術進行了調整和升級,制定出統一標準,“以材質為例,從竹筷子、木筷子、不銹鋼筷子到現在的合金筷子、植物纖維復合材料的筷子,最核心的就是要起到抗菌作用。所以接下來生產的筷子,抗菌就是我們核心技術開發的方向。”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葫蘆兄弟郵票是什么樣的圖片 為什么發行葫蘆2020-05-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