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24日電 (記者 申冉)買汽車票、火車票、飛機票要身份證,住酒店要身份證,地鐵站抽查身份證……作為個人身份信息的重要憑證,身份證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一旦忘記攜帶身份證,往往面臨各種不便。
24日,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葛菲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以公安機關權威身份數據為基礎的統一“電子身份證”,讓老百姓“一部手機在身,輕松走遍天下”。
葛菲說,通過人大代表的調研,目前電子身份證在局部試點已初步成熟,應當加快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實現“全面開花”。
據悉,江蘇政務服務App去年推出了申領電子身份證服務。以南京為例,電子身份證在南京近4000家酒店賓館住宿時,可作為住宿身份憑證替代物理身份證,也可以在車輛駕駛管理、出入境、戶籍等業務自主服務終端中使用。
據統計,目前南京市民申領南京公安身份“微證件”達253.6萬張,認證用戶占實有人口數的25%。經實名認證申請“微證件”的用戶可直接利用“微證件”進行窗口業務辦理、住宿、寄遞、盤查、車輛年審、牌照批改等服務。僅“微警務”用戶場景認證調用次數已經超過8000萬次。
這也說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以公安機關權威身份數據為基礎的統一“電子身份證”,具有現實可行性和廣闊發展前景。
“隨著部門壁壘的打破、信息共享的不斷深入,‘電子身份證’可與政務服務大廳、自助終端、各業務服務前臺系統實現對接,滿足居民‘一證在手,全網通行’的各類場景服務需求。”葛菲介紹說,“電子身份證”可令民眾通過簡易的“刷臉”等形式,隨時隨地證明“我就是我”,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務。
同時,“電子身份證”的推廣應用,也可打造新型服務模式。綜合運用條形碼、二維碼等“網證”形式,實現線上認證、線下辦理業務場景可視化,形成類似群眾掃碼辦事,業務部門掃碼識別的新型“網證+服務”模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不斷提升用戶體驗。
不過,葛菲也強調,針對目前很多民眾關注到的網絡身份認證碎片化現狀,個人信息散落在各種APP上的問題,應以公安部“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權威認證方案為基準,統一對外提供身份認證服務,統一定義身份安全等級,統一規范電子身份使用范圍,統一監控管理各業務平臺用戶身份使用,打通不同業務部門的用戶中心,實現以用戶身份信息為根的全流程跟蹤,隨時隨地進行信息互認,“強化技術安全防范手段,引入安全可靠掃描機制是必須的。”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現場圖曝光 過仙橋是什么2020-05-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