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機場作為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其文物保護項目已竣工通過驗收。作為繼三峽、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后湖北省最大的文物保護項目,該項目獲得豐碩成果。在各方的配合支持下,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州市博物館等多支考古隊伍,對機場建設核心區域內27處文物點,實施了近三個月的勘探發掘,共勘探面積近9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1.26萬平方米。據不完全統計,共發掘墓葬183座、窯址20座、灰坑10處,出土青瓷、陶、銅、鐵、滑石器等各類重要文物800余件,標本近萬件。
本次考古主要收獲是發掘了一批數量眾多的六朝時期的磚室古墓,出土大量精美的青瓷器與金銀器。其中,對面山墓群一座東晉大墓出土的三足烏金飾、金墜飾、金魚形飾等金器,以輕薄的金片、細小的金聯珠為紋飾。這種工藝與中亞地區同時代的金銀工藝相近,說明三國、兩晉時期,當地對外文化與經濟交流是相當繁盛的。吳小橋灣墓群出土一枚“軍司馬”銅印,也是本次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發現。
根據墓葬形制及密集程度分析,這里應為六朝時期一處重要的人口聚居區域。在遠離今鄂州城區二三十公里的這一區域,發現如此密集的墓葬,刷新了對六朝時期鄂州城聚落分布的認識。此外,專家稱,“軍司馬”印的發現,為研究六朝墓葬的等級制度提供了珍貴資料,當時鄂州城或存在一定的軍事組織。
除六朝時期的古墓外,對余家山唐代龍窯址進行重點發掘和清理,取得了驚人的重要成果。出土遺物主要分為窯具和燒造的器物兩大類。窯具分為筒狀支柱和頂缽樣支座。燒造的器物為“剛胎陶器”,多數無釉,為半成品或殘次品,部分器物施褐綠釉,可辨器形有雙唇罐、缽、帶系罐、盤口壺等小型器物,缸、盆等較大器物的口沿,另有帶“研薑疊”的研磨器一件,是較為重要的發現。這里有可能是當時的手工業作坊生產區域,當時的先民充分利用當地湖叉密布、運輸便利、礦產豐富的天然資源,積極開展生產。
該窯的發現填補了湖北唐代窯址的空白,對研究湖北地區的陶瓷窯發展狀況和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研究鄂州歷史時期的城市布局、社會面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素材。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2歲男孩穿紙尿褲跳街舞怎么回事?現場圖曝光2020-06-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