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持續引發關注。有網友質疑,這個專業性較強的科研項目,完成人是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7月14日,云南省科協回應已成立領導小組和調查組。賽事組委會也表示成立了調查組,暫無調查結果。
針對此次事件,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相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對此十分重視,已成立領導小組和調查組,了解反映的情況。“今天在考慮研究一些方案,由于時間較短,目前還沒有具體結果。”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方面也向南都記者表示,組委會已經注意到相關情況,已成立專項調查組。“目前正在核實情況中,暫時沒有結果,還請耐心等待。”
據南都此前報道,引發質疑的項目,其完成人是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靈石。該項目曾先后獲得第34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暨機器人競賽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在大賽官網展示的實驗記錄本中,陳靈石自稱2018年1月6日,呂老師帶他到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實驗記錄本中還寫道:“2018.1.7,我開始用電腦和手機在網上搜尋相關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用網站查找了腫瘤的發病和死亡情況。”“2018.1.9,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2018年1月13日,陳靈石稱了解了PCR技術的原理,知道PCR引物的設計、PCR擴增mRNA底物和熒光基因的概念,大概了解為何通過熒光強弱的比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達水平,進而判斷一個基因在細胞中的表達水平和功能強大與否。
對此,外界有聲音質疑,科研難度直追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平的項目,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范圍,那么這個獲獎項目是如何完成的?7月13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稱,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目前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重慶警方通報攤主持刀行兇全文 具體詳情始末2020-07-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