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天時、地利、人和”,打破千城一面
【胡堅浙江省錢塘江文化研究會會長】
世界城市的影響力,已經從經濟能級到政治能級到今天的文化能級,文化對一個城市的影響越來越大。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讓杭州千百年來成為城市形象傳播的重要受益者。城市形象是指能夠激發人們思想感情活動的城市形態和特征,是城市內部與外部公眾對城市內在實力、外顯活力和發展前景的具體感知、總體看法和綜合評價。
可以說,城市形象既是城市綜合性呈現的凝練,也是城市發展某一方面特質而外化的標志性符號。關鍵是要給人留下印象深刻,引發豐富聯想,產生強烈共鳴。例如,近三年來,以弘揚“弄潮兒”精神為內核的錢塘江文化節舉辦了100多項系列活動,累計吸引國內外各界人士400多萬人次參加,已經成為錢塘江流域影響很大的綜合性文化活動。
期間,還舉辦了數十場產業交流、招商引才活動,成功引進德國設計委員會標志性設計獎大中華區運營中心、兩岸文創IP協同創新中心、孟京輝導演工作室、王曉鷹導演工作室等一大批項目落地簽約。這些都讓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彰顯。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尤其是短視頻的出現,則為城市形象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與途徑。
現在,我們在城市建設中存在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千城一面”,城市的推介方式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為此,如何借助短視頻這一媒介,更好展示城市自己獨特的氣質和形象,是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現在城市形象傳播過程中,仍然存在對于“天時、地利、人和”的難以準確把握。包括是否對城市形象有準確定位,是否有一個“叫得響”的推廣方案,有一個“傳得開”的傳播載體和“打得贏”的執行團隊,為項目推進起到保駕護航作用。包括推廣的時機是否合適也非常重要,只有搶抓機遇、順勢而為,才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更好運用短視頻助力城市形象傳播,展現城市精神氣質和文化底蘊,近幾年,錢塘江文化建設已經探索打造了“文化研究、文化節展、文化創作、文化引領”四位一體模式,使之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展現城市魅力的創新方式。隨著錢塘江古海塘申遺被提上議事日程,錢塘江文化建設也將進入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階段。接下來,需要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堅持在“保護、傳承、融合”上精準發力,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古海塘遺址保護開發,以“弄潮兒”精神深入推進錢塘江文化建設,全力打造歷史與現代交融的“重要窗口”的文化精彩樣板。
但城市形象的傳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培育、積累、發展、提升的過程。
以杭州江干區為例,改革開放以前,通過對錢塘江圍墾造田,樹立起了杭城“菜籃子基地”的形象;改革開放以后,通過率先搏擊市場經濟大潮成了“市場大區”,鼎鼎大名的“中國服裝第一街”四季青服裝市場就坐落于江干;進入新世紀,杭州實施“城市東擴、沿江發展”戰略,位于江干轄區內的錢江新城核心區快速崛起,成為城市發展新地標。2017年11月,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擁江發展”戰略,杭州正式從“西湖時代”邁入“錢塘江時代”,江干區由此成為“擁江發展”的主戰場、城市發展的新中心。走進新時代,錢江新城新一期的開發將崛起一個嶄新的城市窗口。
這一路走來,歷史以有形和無形之筆描繪著城市形象的豐富魅力。而城市形象傳播效果的好與不好,用“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句話來形容,可能是最恰當不過。如果結合互聯網時代的背景,那么,廣大網友尤其是中青年群體和大學生群體的認可,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一個城市的創新創業活力程度,直接影響著城市形象的傳播。進入短視頻時代,如何通過多角度、多主題的短視頻內容,“以小見大”,立體化、全方位地展現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質、社會秩序、歷史文化等多維魅力,將成為傳播的重要方面。
總之,我們在利用短視頻傳播文化與塑造城市形象上已經做了不少的探索,也取得了許多成績。但是,形勢發展非常快,技術手段的更新也非常快,需要我們再接再勵,繼續前行,以創新創造開辟出一個文化傳播與城市發展的新天地。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創業最前線:破譯城市繁榮的密碼,藏在怎樣的2020-09-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