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古樓村是閩西一個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村支書介紹,村里1999年開始成立獎學基金,村民自發捐款獎給優秀學生,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以前村里窮,讀書才有出路是學生和家長的共識。
氛圍很重要
現在民政部直屬的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工作的中科大博士梁文淵,1997年畢業于古樓小學,是古樓新時代博士的杰出代表。曾任古樓小學副校長、當年教過梁文淵的梁德乾告訴記者,文淵從小勤奮好學,常讓老師多布置作業、推薦書籍,家里也不時勉勵。
“出這么多博士、碩士,我覺得,除了家庭和個人因素外,氛圍很關鍵。”梁文淵在電話里表示。自己和哥哥、嫂嫂都是博士的梁曉容也持相同觀點:“學風、教風都好。”而這些在梁德乾的記憶里也得到了印證: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學校就已有獎教獎學機制,每年都會擠出一些辦公經費購買各類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分別獎勵優秀的學生和老師,以推動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
責任編輯:黃小群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全國多所高校縮短中秋國慶假期 高校中秋國慶2020-09-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