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500個左右實體化運行的示范性職教集團(聯盟)、100個左右技工教育集團(聯盟);推動建設300個左右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對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范圍的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的投資符合規定的,可按投資額的30%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簡稱《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高職招生保留普通高考的同時,增加春季考試,同時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合作機制,探索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
高職招生將增加春季考試,并保留普通高考
《行動計劃》指出,將完善高職教育招生計劃分配和考試招生辦法,每年春季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開展以高職學校招生為主的分類考試。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不再參加普通高考。保留高職學校通過普通高考招生的渠道,保持分類考試招生為高職學校招生的主渠道。
記者了解到,高職分類考試的內容和形式與高考不同,將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為學生接受高職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其中,文化素質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統一組織。職業技能測試分值不低于總分值的50%,考試形式以操作考試為主,須充分體現崗位技能、通用技術等內容。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專業大類統一制定職業適應性測試標準、規定測試方式。
《行動計劃》還提出,鼓勵中職畢業生通過高職分類考試報考高職學校;鼓勵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和高素質農民等群體報考高職學校,可免予文化素質考試,只參加學校組織的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職業適應性測試或職業技能測試。逐步取消現行的注冊入學招生。規范長學制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逐步取消中職本科貫通,適度擴大中職專科貫通,貫通專業以始讀年齡小、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為主。嚴格執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試入學條件。
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
《行動計劃》強調,要求強化中職教育的基礎性作用,系統設計中職考試招生辦法,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核查中職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整合“空、小、散、弱”學校,優化中職學校布局,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每個地市原則上至少建好辦好1所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中職學校。
同時,還要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合作機制,探索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支持有條件的普通高中舉辦綜合高中。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普職融通力度,發揮職業教育促進義務教育“控輟保學”作用。要求到2023年,中職學校教學條件要基本達標,同時能夠遴選出1000所左右優質中職學校和3000個左右優質專業、300所左右優質技工學校和300個左右優質專業。
此外,要把發展專科高職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不限制專科高職學校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比例,適度擴大專升本招生計劃,為部分有意愿的高職(專科)畢業生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推動各地落實職業學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參加機關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方面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推進專科高職學校高質量發展,遴選300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職學校和60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
到2023年,培育200所左右“三全育人”典型學校
《行動計劃》要求,要加強黨委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領導,引導專業課教師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構建省校兩級培訓體系,建立輔導員職務職級“雙線”晉升通道,推動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同時,加強中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辦好中職學校班主任業務能力比賽。鼓勵從企業中聘請勞動模范、技術能手、大國工匠、道德楷模擔任兼職德育導師,建設一支閱歷豐富、有親和力、身正為范的兼職德育工作隊伍。到2023年,培育200所左右“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培育遴選100個左右名班主任工作室,遴選100個左右德育特色案例。
此外,還要加強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和高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高職學校應當根據全日制在校生總數,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中職學校要加大專職思政課教師配備力度。因地制宜實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動式等教法,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思政課程。到2023年,培訓10000名左右德育骨干管理人員、思政課專任教師,遴選100個左右思政課教師研修基地,分級培育遴選1000個左右思想政治課教學創新團隊、10000個左右思想政治課示范課堂、10000個左右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課程思政教育案例。
深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改革
《行動計劃》強調,要建好用好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升行業舉辦和指導職業教育的能力。支持職業學校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培訓、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支持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將企業辦學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支持行業領軍企業主導建設全國性職教集團,分領域建設服務產業高端的技術技能人才標準和培養高地。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鼓勵企業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
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建立覆蓋主要專業領域的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依托國有企業、大型民企建立1000個左右示范性流動站。發揮職教集團推進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紐帶作用,打造500個左右實體化運行的示范性職教集團(聯盟)、100個左右技工教育集團(聯盟)。推動建設300個左右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健全以企業為重要主導、職業學校為重要支撐、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中心任務的產教融合創新機制。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公共教學資源和實訓資源共建共享。支持行業組織積極參與產教融合建設試點項目。對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范圍的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的投資符合規定的,可按投資額的30%抵免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鼓勵地方開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辦學改革試點,推動各地建立健全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政策。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2020國慶中秋高速免費時間有幾天?2020國慶節2020-09-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