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后將在月球表面采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為什么選擇這里?采樣如何進行?采樣時會用到哪些新奇的工具?動畫短片,聽嫦娥五號說說自己的“挖寶套裝”吧!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 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并傳回著陸影像圖。
▲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據央視新聞報道,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里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 約1.7公里 / 秒降為零。期間,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此后進行障礙自動檢測,選定著陸點后,開始避障下降和緩速垂直下降,平穩著陸于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著陸過程中,著陸器配置的降落相機拍攝了著陸區域影像圖。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后,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狀態檢查與設置工作,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采集月球樣品。
IT之家了解到,12月1日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嫦娥五號的著陸點將是月球西北部的風暴洋。風暴洋是月球最大的月海,此前人類探測器從未到達這里。相較于人類已獲得月球樣品的靜海和豐富海,風暴洋年齡約32億至40億年,是一個更年輕的區域。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后,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任務計劃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采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責任編輯:端焰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動力下降并成功著陸 將在預選區域開展月面采樣工作2020-12-02
- 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采樣?2020-12-01
- 嫦娥五號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采樣等后續工作2020-11-30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600萬買精裝房被管家當休息室是怎么回事?一2020-12-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