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只提軌跡不提人”,新流調報告值得提倡
新華社記者張漫子
近日,北京、上海等城市流調報告出現一大變化:新增確診病例流調報告中隱去了病例的性別、年齡、籍貫等個人信息,以涉及區域和場所的信息披露為主。這種在尊重個人隱私、弱化病患及家人壓力的同時,保障公眾知情權的做法,值得贊譽和提倡。
疫情發生以來,流調報告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確診病例的流調信息,連著國家防疫大局,也連著公民的尊嚴和隱私。民眾基于恐懼病毒和安全防護等心理,往往對流調信息格外敏感。一旦信息泄露,會引起網民的強烈關注和熱議,甚至可能引發對患者身心造成傷害的網絡暴力。因此,如何恰到好處地披露流調信息,處理好個人信息保護與社會公共利益間的平衡,考驗各地疫情防控的能力和社會治理精細化的水平。
北京和上海“只提軌跡不提人”的流調報告方式之所以贏得好評,在于把握好信息披露的分寸,拿捏好公權與私權的邊界。特別是除必要的軌跡之外,不再公布患者性別、年齡等非必要信息,不給“隱私變談資”以可乘之機,避免了信息溢出可能招致的網絡暴力和人身攻擊,折射出信息化時代國家對公民隱私權的重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和社會文明的進步。
流調是針對患者家庭情況、出行軌跡、社交關系等方面的全方位調查,所接觸的信息數據龐雜,信息經手的環節也多,流調工作的標準化、精細化、專業化,事關社會信任。從繁雜的信息中篩選、提煉、公布最高效簡潔的有用信息,不僅能讓公眾對涉及區域和場所一目了然,節約了大家時間,又可避免流調報告成為窺探、評價他人生活的“管道”。這樣的辦事方式更能得到公眾配合,也更能贏得群眾信賴。
當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我們倡議多一些以人為本的柔性治理,這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也是群眾的熱切期待。
編輯:孟潔
責任編輯:端焰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云南昭通市鹽津縣發生4.7級地震 地震具體位置2021-01-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