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日消息(記者王晶)《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是我國保障殘疾人權益和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第一部基本法,于1990年12月28日頒布,1991年5月15日實施。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殘疾人權益保障和殘疾人事業發展進入了法治化軌道。
今年是殘疾人保障法實施30周年。4月30日,就殘疾人就業、無障礙環境建設等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殘聯維權部主任周建。
進一步修訂各地條例中對殘疾人方面的表述
與周建的訪談,從最近發生的一起熱點事件開始。
針對“重慶肢體殘疾女士考教師資格證未過體檢”一事,周建表示,目前中國殘聯正在與重慶方面取得溝通,積極跟進,盡量滿足當事人從事教師職業的愿望。
在該起事件中,重慶殘障女碩士鄒蜜參加教師資格認定考試,筆試面試均通過后,卻被卡在了體檢環節,重慶市教師資格證體檢標準里規定,“兩上肢或兩下肢不能運用,兩下肢不等長超過5厘米”,為教師資格體檢不合格。但目前這樣的體檢標準,部分省市已經改革,許多網友呼吁:“放寬一些資格證書的要求,讓有知識有能力的殘障人士能自食其力。”
“問題的根源就在于教師的體檢標準”,周建告訴央廣網記者,目前中國殘聯教就部正在與教育部方面溝通協調,將從頂層設計方面進一步修改關于殘疾人教師資格證方面的相關條例,也希望教育部門能夠考慮到殘障人士的特殊需求。
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并不在少數。周建談到,如果聾人從事教師職業,大多數還是在特教學校,教授一些聾人學生,但要在普通小學教學,就必須要有良好的溝通條件,包括要看看口型、佩戴助聽器。對于那些符合條件的殘疾教師,中國殘聯就要向教育部門呼吁,允許他們從事普通孩子的教育教學工作。
周建稱,接下來,中國殘聯將進一步加大修訂各地在涉及殘疾人方面條例的表述。
鼓勵殘疾人參與到無障礙建設中來
在無障礙環境方面,周建也談到了不少自己的看法。
以盲道為例,在他看來,目前各地在盲道的管理和維護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拐彎處,去年內蒙古‘十八彎盲道’就備受爭議。”周建表示,接下來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現有盲道的管理與維護,切實便于盲人使用;二是積極溝通住建部門,在建設盲道的標準上進行調整。
談及“十四五”規劃,周建強調:“還要為110萬家庭困難的重度殘疾人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這是接下來的重點工作。另外,目前中殘聯已經將無障礙建設納入至鄉村振興建設戰略規劃中,其中包括老舊小區改造,使得殘疾人更好地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同時,目前各地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城市建設,在周建看來,新建設施一定不能存在無障礙方面的問題,中殘聯將提前介入各地城市規劃建設,將無障礙元素納入進去。
周建呼吁,鼓勵殘疾人積極參與到無障礙建設中來,“很多地區成立了殘疾人無障礙建設督導隊伍,因為他們是最有感觸的,我們也鼓勵他們走出家門,倡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發現問題,及時向政府部門、殘聯組織反映,形成合力,讓無障礙設施更好體現城市溫度。”
責任編輯:黃小群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北京大興機場女子沖闖登機口被行拘事件始末:2021-05-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