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赤子心!袁隆平曾用小提琴演奏我的祖國
@ 人民日報 消息,“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是2008年1月24日拍攝的視頻資料,袁隆平院士用小提琴演奏《我的祖國》。視頻中,他演奏完還略顯害羞地說了一句“哎呀,不行了”。
袁隆平院士遺體送別儀式今天舉行,致敬袁老,一路走好!
【來源:千龍新聞網】
2021年5月22日,這是一個悲傷的日子,永遠的“90后”袁隆平爺爺離我們而去,而他作詞的歌曲《我有一個夢》在網上被一再傳唱,音樂,是袁爺爺除了科研以外,終生的愛好,從滿頭烏發,到銀發蒼蒼, 從夢想萌芽到一步步化為現實,小提琴總是以一種特別的形式出現在他的人生剪影中。
“它可以把自己帶入很舒服、很美好的境地”
袁爺爺是一個生性浪漫的人。在西南農學院就讀時,他有一位要好的同學會拉小提琴,“什么都想學一點”的袁爺爺便拜他為師,從此小提琴就成了他陪伴終生的愛好。袁隆平喜歡古典的小提琴曲,他說可以把自己帶入“很舒服、很美好的境界”。幾個同學常聚在宿舍練琴唱歌,因為嗓音低沉,袁隆平還得了一個“大Bass”的外號(男低音)。
2001 年,他曾參加“科學在中國”的一場文藝晚會,并且演奏了自己非常喜歡的《行路難》。當時有人問他為什么對這支曲子“情有獨鐘”,他回答:“我不是書呆子氣的人。我喜歡古典的小提琴曲,能引領人到很美好的境界。而這首曲子是科學家李四光寫的,我理解那種艱辛。”
小提琴曾經陪伴袁爺爺度過在偏僻鄉村孤單的時光
畢業時,他被分配到一個偏遠的地區任教。他在寫給母親的信中這樣寫到:1957年,我要從重慶的大學分配到這兒,是您陪著我,臉貼著地圖,手指順著密密麻麻的細線,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圖上這么一個小點點。當時,您嘆口氣說:“孩子,到那兒,是要吃苦的呀……我說,我年輕,我還有一把小提琴。”
當年畢業被分配到湖南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從繁華都市來到偏遠農村,正是這把小提琴陪伴著袁爺爺走過了艱苦歲月。同學們擔心如此偏僻,恐怕“一盞孤燈照終身”。但是他卻輕松地回應:“我會拉小提琴,到了那里,寂寞的時候就拉琴,可以消遣。”
小提琴還成了他教學的教具。學校新開設俄語課又沒有俄語老師,袁爺爺學過俄語,便成了當仁不讓的老師,音樂才華被他運用到教學上。他不僅利用俄語歌曲來教學生們發音,還教大家拉小提琴,活躍班級氣氛,塑造學生樂觀品性。看到班上的文體委員很有音樂天賦,便特意開“小灶”教他拉小提琴,還把自己那把使用多年的琴也送給他。兩個人自己作詞自己修改,經常就“高興得一起唱起來”。
音樂的愛好也讓袁爺爺找到一生的知己
因為都愛運動,愛搞文化活動,共同的愛好讓袁爺爺與小自己8歲的的鄧則確定了戀愛關系,他們在1964年結婚。從此,一人一生一世情。
袁爺爺曾經說過“除了科研,最愛的是音樂。”他認為小提琴能演繹出“最能觸及靈魂深處的聲音”,音樂是陪伴他一生的溫暖。一個彈電子琴,一個拉小提琴,悠揚的音樂在小小的房間縈繞,這是袁爺爺家中經常出現的場景。
年過九旬的袁爺爺畢生的夢想有兩個——“禾下乘涼”與“天下無饑”,這兩個夢想實現“讓所有人遠離饑餓”。而音樂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讓人們抵達心靈的彼岸,精神的家園。也許也正是小提琴帶來的力量,讓他在近70年的逐夢路上,孜孜不倦。
袁爺爺,你一路走好,你的夢想會有后人接力實現。你就好好地休息,拉拉小提琴,看著您研究的雜交水稻遍布地球的每一個地方,讓“天下無饑”從此不再是夢想。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端焰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五夫鎮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那片山水田園的牽掛2021-05-24
- 袁隆平在三亞的最后時光是怎么度過的?袁隆平生前最關心哪些問題?2021-05-24
- 直播: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現場視頻地址 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在哪舉行?2021-05-24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大連男子駕車撞死5人:系報復社會 警方:嫌疑2021-05-2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舞劇《海的一半》泉州演出直擊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