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正是品嘗大閘蟹的最佳時期,朋友圈里、電商平臺上各種預售的大閘蟹禮品券早已供銷兩旺。
因為攜帶或送禮方便,螃蟹隨吃隨兌,蟹券備受消費者的青睞。可近幾年,隨著蟹券的泛濫,兌換難、蟹券空轉的情況時有發生。
蟹券空轉
據媒體報道,商家印刷面值500元的蟹券,以400元價格賣給營銷人員,營銷人員以500元價格對外出售,但以250元的價格往回收,再以300元的價格賣給蟹券商家。一只螃蟹沒有,一張蟹券,蟹券商家穩賺100元,營銷人員也能賺50元。
“要做蟹,先發券”,不少螃蟹生意成為了“零成本”買賣。蟹企先賣蟹券,經銷商先賒賬拿到蟹券,之后經銷商在收到客戶打款之后再支付蟹款。同時,蟹企因為無法掌握蟹券真實的銷售數據,以及消費者拿到蟹券后可能出現并不兌換的情況,蟹券超發也成了普遍現象。
此外,因為蟹券既沒有市場指導價也沒有行業指導價,疊加送禮的需求,讓面值高、折扣低的銷售模式成為行業慣例。
蟹券問題多多
分析人士稱,利用螃蟹券,商家不用飼養螃蟹就可以賺取大量資金,從而不再重視產品本身,而最終買單的只能是普通的消費者。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9月21日,共有3718條有關于螃蟹相關信息。中證君主要看到消費者投訴的三大問題。
投訴一:無法提貨
有消費者反映,購買一家螃蟹公司發行的卡券,結果在卡券上提示“此商品暫時不在兌換期內,請在兌換期內預約提貨。”而提貨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投訴二:與蟹券注明信息不符
有消費者稱,蟹券上標注的是公蟹5兩,母蟹4兩。結果收到貨后是7只死蟹,且公蟹不到3兩,母蟹不到2兩 。店家拖到節前發貨,導致再次買貨已來不及 。
投訴三:商家跑路
還消費者在投平臺稱,自己在2020年9月18日買的蟹卡,當年說是約滿了,三年內有效,今年再約的時候,這個店已經不在了,人工客服也無回應。
“一些小品牌蟹券的商家可能今年做大閘蟹生意,明年就改行了,這種消費陷阱實在讓人頭疼。”杭州一位水產批發市場的總經理表示。
監管部門和協會齊發力
今年,蘇州市市場監管局就組織和倡導作為會員單位的品牌商家,對自售出之日起30日內、未激活提貨的一次性兌付蟹卡、蟹券,提供無理由退貨承諾服務。這也是國內大閘蟹行業首次將一次性兌付蟹券(卡)納入無理由退貨,具有較強的示范引領作用。
中消協也在中秋節前發文稱,很多消費者反映在購買螃蟹券后,或是面臨“一券在手,螃蟹難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面,或是收到的螃蟹縮水嚴重、缺斤短兩。因此,建議消費者擦亮雙眼,盡量選擇正規線下實體商家或是信譽較高的電商購買大閘蟹。
責任編輯:黃小群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中秋月亮與飛機同框了怎么回事?現場圖曝光令2021-09-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