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我國第7次載人航天飛行,2003年10月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之后中國航天員又6次向太空進發,到現在已經有12人17人次造訪太空。與其他技術領域一樣,航天技術本質上也是中性的,既可以用于國家任務和國防,也可以用。
我國已有12人造訪太空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我國第7次載人航天飛行,2003年10月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之后中國航天員又6次向太空進發,到現在已經有12人17人次造訪太空。中國載人航天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穩步邁進空間站時代。
與其他技術領域一樣,航天技術本質上也是中性的,既可以用于國家任務和國防,也可以用于商業服務。
太空旅游市場需求蓄勢待發
當前,全球范圍內正處于地月空間經濟開發的初期階段,越來越多的商業公司投身航天產業,在可回收火箭、低軌小衛星星座、太空旅游、太空采礦、在軌制造等領域展開積極探索。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為典范,全球范圍內掀起商業航天的創業浪潮,并已取得突破性成果。
2021-2022年是我國載人航天計劃發展的大年,2年內先后會有11次發射任務。在國際上,這兩年卻常常被認為是太空旅游啟動的重要年份。有人將2020年稱為太空旅游的元年,因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SpaceX)公司的“龍”飛船首次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2位航天員送到了“國際空間站”(ISS),標志著商業航天企業具備了從運載火箭到載人飛船的全鏈條服務能力,隨時都可以開放商業太空旅游的市場。
隨著各國載人航天活動的發展,相關技術已經逐漸向商業航天公司轉移;而且,伴隨新航天的發展,從運載火箭到載人飛船都已經在商業航天公司研制成功。商業性質的載人航天活動(即太空旅游)在2021年將進入實際實施階段,由于相關市場需求已經培育多年并蓄勢待發,太空旅游起步之后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5年內就有可能達到每年數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航班化發射和飛行。
商業航天投資市場現狀
中國作為航天大國,隨著政策的開放和資本的助力,近年來也涌現出一大批商業航天的開拓者,在低成本衛星和火箭研發、衛星應用、太空旅游、小行星采礦等領域追趕國際先進。
日前,美國布萊斯研究機構發布了2020年全球商業航天企業融資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共有124家商業航天企業獲得342家投資機構的140筆融資,融資金額達到76億美元,同比2019年的57億美元增長33%。
從投資機構的國別分布來看,美國的投資機構數量最多,有124家,占比36%。中國緊隨其后,共有48家。
對于未來太空旅游的商業前景,業界預計覆蓋人群暫時不會太大,但營運和投入的絕對值會很可觀,并且會帶動許多配套設施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但業界普遍認為投資者會承擔巨大的風險:一次致命事故就可能終結整個企業。為了補償投資者,太空旅行公司還必須有潛力提供大規模的收益。
責任編輯:黃小群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新一季太空生活劇透來了!太空里也騎“動感單車”?2021-08-05
- 你知道嗎?太空這些星星因福州而命名!2020-09-18
- 會做夢會失眠?在太空睡覺究竟是種什么感覺?2019-08-16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名單公布 有女性 照片一覽2021-10-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