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2月16日電(記者岳冉冉)我國古生物學家從距今2.5億年的化石中發現了植物愛“睡覺”的秘密。成果于北京時間2月1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擁有一種類似“睡覺”的現象,它們的葉片在白天展開,在夜晚會合攏或下垂,學界稱之為“植物的感夜性”。葉片的這種周期性運動規律一直備受學界關注,但由于缺乏化石證據,學界至今對植物“睡覺”行為的起源與演化知之甚少。
近日,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馮卓團隊從植物化石身上,首次證實了遠古時期的植物也具有感夜性。
這種化石是大羽羊齒類植物,距今2.5億年,在云南曲靖出土。團隊觀察到,在植物的葉片上,有一種新型的昆蟲咬蝕結構,這些咬痕呈對稱狀排列于葉片中脈的兩側。從形態與大小看,葉片中脈一側的咬痕總與另一側的咬痕存在略微差異,而離中脈越近或離葉片基部越近時,兩側的咬痕差異越明顯。
與大量現生植物進行對比研究后,團隊發現,這些化石上的“蟲眼”結構竟然與現生植物葉片在夜晚合攏后被昆蟲取食留下的結構一致。“因此我們推斷,有昆蟲咬蝕了正在‘睡覺’、葉片合攏的大羽羊齒類植物。難得的是,這一植物化石被完好地保存至今。”馮卓說。
這一發現,把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時間推到了2.5億年前。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被順利提取2022-12-26
- 福建上杭新發現罕見正負模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2022-11-24
- 我國發現保存在恐龍蛋化石中最完整的鴨嘴龍類胚胎2022-05-12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甘肅蘭州因降雪致一起多車相撞事故 部分車輛2023-02-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