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發改委網站消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工信部、財政部、廣電總局等18部門聯合印發《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
《方案》指出,在增加托育服務有效供給方面,制定行業準入標準、管理規范和監管標準,明確嬰幼兒照護服務對象等規范標準。
資料圖:百名嬰兒參加全港嬰兒慈善馬拉松爬行大賽。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方案指出,在增加托育服務有效供給方面,制定行業準入標準、管理規范和監管標準,明確嬰幼兒照護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從業要求、設施設備、技術流程等規范標準。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在城市建成一批示范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在農村和貧困地區進一步提升嬰幼兒照護服務能力。利用社區中心、閑置校舍等存量資源建立嬰幼兒看護中心,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舉辦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提供日間照料服務。
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舉辦托育服務機構,鼓勵家庭育兒知識傳播、社區共享平臺等托育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探索發展,發展多元化托育服務體系。積極開展保育知識、技能等培訓,推動高職院校設置相關專業,開展家庭科學育兒培訓指導。加強對兒童生長發育、兒童營養、兒童心理、兒童運動等方面的綜合干預,充分開發兒童潛能,促進兒童早期發展。
方案明確,在擴大城鄉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方面,擴大公辦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面,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發展公辦園,規范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通過購買服務、財政獎補等多種方式支持優質普惠學前教育資源擴容。進一步完善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標準和扶持政策,通過購買服務、減免租金、綜合獎補、教師交流培訓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
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80%以上的在園幼兒享受到普惠性學前教育,本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全國原則上達到50%。積極支持多渠道投入學前教育。保障幼兒園教師地位待遇,落實學前教育資助制度,確保普惠性幼兒園的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得到資助。
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每個鄉鎮原則上至少辦好一所公辦中心園,鼓勵以定向培養方式為貧困地區農村培養幼兒教師。
方案強調,在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方面,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大于 90%,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普遍建立,“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推動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支持境內外資本投資舉辦養老機構,落實同等優惠政策。
深化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登記制度改革,允許養老機構依法依規設立多個服務網點,實現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后用于養老服務。開展城企協同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行動計劃。
方案表示,在加強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建立和完善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包括預防、保健、治療、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的綜合性、連續性的服務體系。以老年人健康為中心,優化老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推動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加強合作。推廣老年人健康體檢,到 2022年,基本實現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全覆蓋。
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老年醫療服務需求強烈的地區,可依據現有醫療機構,以多種形式加強老年專業醫療機構能力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開展老年人醫療、康復、護理、家庭病床等服務,提高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
方案指出,在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方面,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加強大運河文化帶、革命文物等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打造優質、特色服務品牌。編制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選取并重點支持一批傳統工藝項目。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重點工程和基地建設,到2020年建設 100個左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推進“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系統完整保存文物信息,推進資源開放共享。實施鄉村文化繁榮興盛重大工程,支持傳統村落文物保護利用設施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交通運輸部:全面推進長江水道建設和港口升級2019-03-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