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化區域金融改革試點,增強金融服務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能力。
此間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區域金融,從頂層設計的高度明確提出三項要求,對于引導和規范區域金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推動區域金融迎來新發展。
針對下一步區域金融改革創新,會議指出,一要按照宏觀政策的要求,統籌運用多種工具,推動實際利率有效下降,支持中小銀行發展,降低企業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要壓實地方責任,防范金融風險。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要服從服務于宏觀政策的大局。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外部不確定性增加,推動實際利率下降、改善營商環境,特別是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可以說是今年中國當局在金融領域施政的重點。對于身處服務民營經濟一線的區域金融而言,強調金融改革創新服務宏觀政策大局很有必要。
中國央行日前發布《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9)》指出,盡管民營企業融資情況總體向好,但當前仍存在一些制約民營企業融資改善的問題,需要著力加以解決。
比如,金融供給匹配度有待提高。調查顯示,80%的民營企業資金需求在1年以上,民營企業“短貸長用”的現象較為普遍。能夠提供應收賬款質押、存貨或機器設備抵押的民營企業分別占28%和17%,但適合民營、小微企業的動產質押融資、信用貸款等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41%的民營企業認為貸款手續繁瑣、貸款審批時間長等。
會議指出,二要明確目標,統籌推進區域金融改革創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需要,以金融支持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三農”、科技創新以及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等為重點,深入推進先行先試,對有試點意義的改革方案成熟一個推出一個。
趙錫軍表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的天職。對于區域金融創新而言,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意味著需求和機遇。各地的金融探索應該主動對接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經濟發展。這既需要先行先試的勇氣,也需要統籌協調的智慧。“目前有些地方就走得比較快,比如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探索。”
近日,《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發布。文件除了重申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外,金融業成為著墨較多的部分。
經濟學家范恒山表示,金融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粵港澳三地可以探索實行聯辦模式,在城市的一些必要事項上,組織熟悉各自規則的專業人士組成聯合辦公機構,共同處理好三地事務。
會議指出,三要建立動態調整的區域金融改革工作機制。加強對試點的跟蹤評價和第三方評估,對沒有實效或嚴重偏離改革目標的要及時糾正或叫停,不能只要“帽子”不干事;對達到預期目標、成效明顯的要鼓勵開展新的改革探索,并將已形成的可復制經驗加快向更大范圍推廣,使金融改革開放創新舉措更好發揮促發展、惠民生、防風險的實效。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近日表示,當前一些地方探索區域金融改革還存在只要帽子、不重落實的短視行為,即希望在中央爭取到好的名頭,實際上背后缺乏深入細致的調研,有關改革政策沒法落地;有些區域金融改革方案沒有充分考慮本地特色和優勢,表現在一些經濟欠發達、金融底子薄的地方也盲目提出建設金融中心等,必須做好評估工作。
對此,趙錫軍亦表贊同。趙錫軍強調,金融具有特殊性,政策外溢性大,包括此前的互聯網金融、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等探索都產生了一定的金融亂象,對經濟的影響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因而,對于區域金融創新必須加強科學評估,穩妥推進,把好“準入關”;同時建立跟蹤評估和激勵約束機制,對區域金融創新進行動態管理。
責任編輯:莊婷婷
- 金融對外開放11條什么情況?為什么推出金融對外開放11條2019-07-20
- 金融對外開放11條怎么回事?金融對外開放11條具體內容解讀2019-07-20
-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轉辦第二批群眾信訪舉報件2019-07-19
- 自貿區應發揮試驗田作用(開放談)2019-07-17
- 福建泉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晉江舉辦2019-07-16
- 海通證券首家發布“金融科技合作伙伴計劃”2019-07-16
- 民企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最好時機2019-07-15
- 廈門大學舉辦第三屆金融科技與量化金融高峰論壇2019-07-15
- 保障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資金安全 廈門市率先全省出臺新規2019-07-12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定名 預計今年10月中旬正式開館2019-07-12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移民管理局:8月起擴大外國人才申請永居對象2019-07-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