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訊(洪偉)首屆中國美人茶大賽活動承辦方8月23日在福州召開新聞發布會,三明市大田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茶產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漢良,三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敏,大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廖正樓等在發布會上向媒體通報了大賽活動相關組織工作及籌備進展情況。
新聞發布會在福州華林路三明大廈大田美人茶專賣店舉行
大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廖正樓現場介紹,首屆中國美人茶大賽將于9月21日至23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舉行。大賽以“大田美人 貴雅天成”為主題,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三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三明市農業農村局、大田縣人民政府承辦。
大賽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主題新穎,主要有美人茶茶王評審、美人茶品鑒和“共圓千江月,茶和天下同”全球華人中秋連線大直播活動、召開中國美人茶產業發展研討會、組建全矩陣宣傳等內容,采用會場直播、短片介紹、網絡互動等形式,把賽事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擴展,擴大傳播面和影響力,推動中國美人茶產業加快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三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敏通報了大賽的時間安排和賽事獎格。據介紹,大田美人茶產量占全國美人茶產量7成以上,首屆中國美人茶大賽8月中旬開始收樣,9月8日截止,9月11-12日在大田評審,9月22日在中國美人茶大賽暨產業發展研討會開幕式上發布。首屆中國美人茶大賽將設:茶王1個,獎勵6萬元;金獎若干個,各獎勵3萬元;銀獎若干個,各獎勵2萬元;銅獎若干個,各獎勵0.5萬元,實際獎項數量按送樣總數實際情況由大賽組委會確定。
大田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茶產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漢良(右二)表示“茶是大田最亮的名片”
地處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脈西側的大田縣,別稱“巖城”,總人口43萬人,全縣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境內峰巒疊翠,云霧繚繞,90%以上的茶園在海拔800米至1200米之間,是中國高山茶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高山硒谷,是中央蘇區縣、省級文明縣城、省級生態縣城、福建省河長制發源地。大田茶業的興起始于宋代。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大仙峰崇圣巖寺僧人開始種茶,是縣境內種植高山茶的起源。元代郭居敬的《百香詩》之一《茶》,是現存最早的茶詩。據《大田縣志》載:明萬歷1161年,濟陽是閩西北、閩南至海外的海絲茶馬古道的茶貿重鎮。清康熙年間,文淵大學士李光地將大田武陵雪山茶為珍品進貢朝庭。清末至抗戰前,大仙峰茶葉馳名海內外,縣內有開設茶館七十二處。《辭海》對大田茶葉記載“大田……特產武陵綠茶”。駱少君、陳郁榕等茶界知名專家給予贊譽:大田高山云霧多,漫射光較多,有利于茶葉芳香物質的形成,茶葉葉片肥厚,耐沖泡,品質佳。
如今大田全縣18個鄉鎮均產茶,茶葉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涉茶人員10萬人,共有茶葉加工廠1310個,年加工毛茶1.37萬噸,全產業鏈產值35億元。大田縣曾榮獲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國茶葉優勢百強縣、全國最美茶園、全國綠色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縣等榮譽,國家質檢總局將大田列入福建烏龍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域。目前,共有106只茶樣獲省名優茶稱號,大田美人茶曾蟬聯三屆海峽兩岸茶王賽“茶王”。大田美人茶被列入三明市茶葉重點發展品牌,進入第二批福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擬認定名單。“茶產業的發展給大田帶來了名氣,可以說茶是大田最亮的名片。”大田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茶產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漢良介紹說。
陳漢良表示,近年來,大田縣立足高山生態資源和茶產業發展優勢,堅持打生態牌,走綠色路,堅持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起來,把大田美人茶產業作為全縣兩大主導產業之一,深化“一業一策”,實施“專班”服務、“專策”支撐、“專款”扶持、“專場”推廣、“專園”集聚,細化茶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從基地建設、質量安全、品牌推廣、線上銷售、產業融合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大田縣副縣長廖正樓向媒體介紹活動情況
林深水美茶香,茶旅融合發展。不僅以“茶”為主題的“大仙峰•茶美人”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大田還牽頭制訂了省級《美人茶》團體標準,參與《國家茶葉公園標準及評定》的制訂,全力打造在全省、全國有影響力和辨識度的大田美人茶區域公用品牌,爭創“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茶企茶農增產、增效、增收,讓茶葉成為大田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金葉子”,成為多彩大田的最美“代言人”。
首屆中國美人茶大賽內容豐富、亮點紛呈
責任編輯:趙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