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2月14日訊 為展現廣西貴港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的積極努力與階段性成果,12月14日上午,“在希望的田野上——貴港市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全國媒體調研采風活動”在貴港市平南縣拉開帷幕,20余名由中央及省級重點新聞單位和網站的記者及廣西“三農”專家組成的采風團(下稱‘采風團’),將進行為期4天的調研采訪,深入貴港市轄內的平南縣、桂平縣、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等地,實地采訪當地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做法、新經驗、新成果,通過融媒體報道手段,生動展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貴港市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請看海峽網記者從廣西帶回的報道。
以人為本:紡織新城留住人
14日上午,采風團一行抵達平南。“我今年9月才從廣東佛山回來上班的,月工資有1萬塊吧。”“這家公司投產開工我就回來上班了,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也方便照顧父母。”“我做文職工作,一個月工資有6千多,公司的各項福利都挺齊全。”......在位于平南縣的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里,記者對已入駐新區的其中一家紡織公司員工采訪時,聽到各種喜悅的回答。
采風團探訪紡織城
“把產業引到家門口,吸引青年人返鄉務工。得益于平南縣全力推進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建設,以招商引資大行動促進產業項目大發展。”據平南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何仲武表示,新區正吸引著全產業鏈紡織服裝項目集聚。目前,這個占地超過60平方公里的產業新區已吸引了244家企業,總投資超過300億元,是全國最大的紡織服裝全產業鏈基地之一。
采風團探訪紡織城
據悉,新區將以“一年打基礎、三年上規模、五年沖千億、十年再翻番”為戰略目標,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帶動100萬人就業的發展目標,打造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貴港紡織服裝時尚產業功能新片區。著力把平南縣建設成為現代高端紡織服裝創新集聚區、對接粵港澳承接產業轉移綠色示范區和面向東盟國際大通道發展先導區。
非遺傳承:小手工編出大財富
隨后,采風團走進位于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平山鎮的一家竹木芒編織制品生產車間,此時十余名工人正熟練地修剪編織條、扎制網籠、固定籠口和拎手。10來分鐘后,一個燈罩就在工人的巧手翻飛之間誕生了。
手工藝品線上直播帶貨成潮流
“上班路程時長僅5分鐘,月收入三四千元。”在平南縣平山鎮,32歲的梁美鳳談起家門口就業,一邊修剪竹木芒編工藝品,一邊侃侃而談,“以前在外地打工,既攢不住錢,家里三個小孩也照顧不到。現在不用東奔西跑,比較穩定了。”
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
“竹木芒編織產業是平山鎮傳統優勢產業,生產的竹木芒編織制品有近九成出口到歐美、日韓等海外市場,年產值超2.5億元,創造就業崗位1.1萬個。”平山鎮黨委書記李程遠介紹。
工人編織忙,趕完工回家吃飯
據平南縣藝軒工藝制品有限公司唐會珍董事長介紹,這些竹木芒編產品經過上色、烘干、掛牌、裝箱等工序后,被整齊地擺放在倉庫里,產品達到800多種,主要銷往美國、日本、東南亞、歐美等各國以及國內各地區。
近年來,平南縣積極將推動竹木芒編產業高質量發展與推進全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相結合,探索開展“公司+農戶+崗位”的產業發展模式,引導產業企業以分散編織、集中組裝、整理的模式開展生產,目前已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從業竹木芒編的農民人均年增收2萬元左右。2017年,平南縣平山鎮被評為“廣西特色經濟區域工藝品編織名鎮”和列入貴港市特色小鎮培育名錄,2020年榮獲廣西民營經濟示范鎮稱號。如今,平南縣已成為貴港市編織工藝品自營出口基地,有規模以上企業16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6億元。
林文強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第六屆紅十字應急救護大賽決賽在榕舉辦2021-12-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