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中國有約 A Date With China •你好福建 Hello Fujian”2022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在廈門啟動。國家網信辦網絡傳播局、福建省網信辦、中國日報網、廈門市網信辦等相關負責同志,以及采訪團的中外媒體記者參加了啟動儀式。活動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網信辦、中國日報網主辦,福州市網信辦、廈門市網信辦、龍巖市網信辦、東南網承辦。
在為期四天的采訪行程中,由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記者、在華外籍知華友華人士等組成的采訪團60余人,追尋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脈絡和行動足跡,深入福州、廈門、龍巖,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在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數字中國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開展采訪報道,生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和中國故事,通過境內外的廣泛傳播,為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預熱。
中國日報網副總編輯李欣代表主辦方在致辭中表示,福建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更是世界多元文化交融之地。在接下來為期四天的福建之旅中,期待大家通過手中的筆和鏡頭,在福建共同探尋數字之美、生態之美、幸福之美,展現好福建人民愛拼才會贏的優秀品格,創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讓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來自新華網的媒體代表劉瓊說:“通過這次網絡主題活動,我相信一定能激發我們廣大媒體人走進一線,深入一線的熱情,講述好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加速數字建設步伐,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的福建故事。”
在啟動儀式上,來自迪拜中阿衛視的方浩明(Alobaidi Ameen Muneer Mohammed)說:“非常開心能夠來到美麗的福建。這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作為一個阿拉伯人,以前都是從網絡上了解福建。本次能夠有機會到這里采訪,非常開心。希望能夠留下美好的回憶,能夠看到一個更多元化的中國!”
福建省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歡迎“2022中國有約”來到福建,本次主題采訪活動恰逢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年,也是在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即將召開之際,意義深遠。希望各位海內外的新聞媒體朋友們能走進基層,感受數字化建設給百姓生活帶來的高效與便捷;與智慧城市各領域的管理者、建設者對話,感受數字中國建設的輝煌成就。也希望能透過福建這個改革開放的窗口,向世界講述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講述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講述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據悉,今年的“中國有約”聚焦“數字中國、美麗中國、幸福中國”,邀請外國媒體駐華記者、在華外籍網絡名人與中國網絡媒體記者一起,以“邊走訪、邊研討、邊報道”的形式,分三條線路,對中國在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訪和報道,實地感受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第一站廈門
采訪團走進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廈門市信息中心
感受數字化建設給百姓生活
帶來的高效與便捷
并走訪了廈門大學
與廈門大學外籍教師、留學生座談
中外媒體友人感受廈門智慧醫療服務和“數字廈門”
采訪團一行首先來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了解該院智慧醫療情況,參觀互聯網醫院、門診大廳內的自助機服務,了解該院互聯網醫院胎心監護、心電遠程會診;自助機自助預約、充值、打印報告等服務;參觀日間手術中心病房。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王占祥介紹,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福建首批互聯網醫院試點單位之一,也是廈門唯一試點“線上復診、藥品配送”一體化服務的互聯網醫院。廈門市民通過手機就能完成在線復診、送藥上門或附近藥店快速取藥。智慧醫療,互聯網醫院就是要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采訪團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了解該院智慧醫療情況
“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我了解到互聯網醫院,知道了在廈門看病很方便。”來自迪拜中阿衛視的記者方浩明(Alobaidi Ameen Muneer Mohammed)在參觀后表示,“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以前在這個醫院門診大廳前來看病的人很多,他們采用自助機服務,讓患者自行在機器選擇要服務的內容,我感覺這個非常好。”
數字化建設發展
也是本次采訪團關注的重點內容
廈門市信息中心是廈門市電子政務專門機構,主要職能是為廈門市各政務部門信息化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承擔信息化建設、大數據應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電子政務建設等方面技術性、輔助性和事務性工作;全方位推進“數字廈門”建設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和服務。據介紹,該中心將政務、教育、醫療、社保、交通、住房、養老等資源整合,創新服務模式,樹立了數字城市、智慧城市標桿。
采訪團在廈門市信息中心進行采訪交流
俄羅斯籍自媒體人,文化、旅游博主環環(Sabina Makarova)說,廈門她來了很多次,很喜歡這座城市。對于數字化建設發展,她感受最深的是福建健康碼的便捷性。“受疫情影響,有時出行變得很不方便。這次來福建,只要在福建健康碼上填寫相關的資料即可,上傳很快,審核也快。我也了解到,福建省在疫情期間,健康碼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俄羅斯籍自媒體人,文化、旅游博主環環(Sabina Makarova)接受記者采訪
廈門大學外籍教授用“三個詞”向采訪團介紹廈門
在廈門大學,采訪團一行與廈門大學外籍教師、留學生進行座談。
來自美國的潘維廉是廈門大學的一名教授,今年66歲的他在廈門度過了34年的時光,是福建省第一位獲得中國永久居留證的外國人。他用了“三個詞”向采訪團介紹廈門:包容、愛拼才會贏、有大愛。“廈門是一個很包容的城市,兩百年前有個外國人寫的一本書中說道,閩南人不排外。現在,來到廈門的外國人也常告訴我,這個城市很友好,這個城市的人很勤奮。這里的人愛家庭、愛國家、愛和平,這邊地方好,人民更好。”
廈大外籍教授潘維廉
拉脫維亞籍自媒體人、主持人安澤(Smirnova Anzelika)在采訪時表示,廈門是座多元化的城市,特別是在數字化建設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另外,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廈門大學一位老師撰寫的講述這座城市30多年來變遷的書,希望有機會能看看。也希望今后能多來廈門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特別是美食。”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武夷山茶文旅產業宣介活動暨“百名主播打卡武2022-07-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