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黨的二十大代表、南平市委書記林瑞良說,這一重要論斷揭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豐富內涵和價值取向,對南平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具有根本的、深遠的指導意義。
生態是南平最突出的優勢。林瑞良介紹,十年來,南平凝聚全社會生態保護共識,扎實推動一體化、系統化保護,森林覆蓋率從71.14%提高到78.89%,去年空氣質量365天全優,主要流域優良水質比例100%,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生態高顏值促進發展高質量。南平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加快培育茶、竹、水等綠色產業,十年來茶產業產值增長2.4倍,竹產業產值翻了兩番,引進了農夫山泉、華潤怡寶等水產業頭部企業。加快發展文旅經濟,推動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拓展,茶旅、體旅、康旅等新業態不斷興起,特別是今年6月推出主景區免門票政策,4個月接待游客144萬人次,同比增長133%,比2019年同期增長13.6%。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平持續深化農村工作機制創新,總結、完善、鞏固、堅持科技特派員制度,探索創新“森林生態銀行”,系統推進品牌保護和原產地保護,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十年來,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年均增長8.5%和10%,農村居民人均存款翻了兩番。
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關鍵在落實、在行動。林瑞良表示,南平將繼續把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充分發揮武夷山“雙世遺”和國家公園的雙品牌優勢,加快打造一批國家公園門戶特色小鎮,突出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營銷創新,大力培育生態敏感型產業,最大程度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努力推動“好風景”走向“好經濟”、共同保護走向共同富裕,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探索南平路徑。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代表團代表認真學習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2022-10-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