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21日訊(本網記者 陳詩婷)“今年天旱,如果沒有晉江送水過來,金門人日子不知怎么過?”近日,在金門縣金湖鎮經營餐廳的陳國全感慨道,缺水比缺電還要嚴重,金門還好有晉江供水,大旱之時逢甘霖。
金門供水工程水源地———龍湖 賴進財 攝
飲水思源
金門供水4周年
自2018年8月5日正式通水以來,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屆滿4周年,輸水管道每天浸潤金門這片鬧“水荒”的土地。記者從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獲悉,截至2022年9月30日,福建向金門累計安全供水1518天,持續提供優質水量達2281.2萬噸,日均供水1.5萬噸。“福建向金門供水占金門縣自來水廠日常供水總量的73%,金門民生用水依靠地下水從占68%降至14.3%。
金門是一座海島,淡水資源匱乏,人均可利用水量僅167.9立方米/人•年。在兩岸正式通水以前,金門常年水荒,生活生產用水無法保障。喝水是困擾金門同胞的“世紀難題”。
金門人知道,近在咫尺的大陸水資源豐富,老輩人曾想如能從晉江一帶引水過來,那該多好!如今供水工程愿望成真,喝上放心的大陸水、家鄉水,大家是一片贊美之辭。稱贊不僅水好喝,還不用擔心停水斷水,供水工程有效解決了金門地區水資源匱乏,凈水、制水成本過高,地下水超采、鹽化、保育地下水等問題。
來自金門縣的退休教師李德金說,“兩岸通水,解救了金門,做人要懂得飲水思源,懂得感恩惜福。”金門縣金沙鎮黃里長表示,過去只要遇到種田的農民,都會焦急說沒下雨收成差,“現在看到家里的水龍頭打開有源源不絕的自來水,心里很安慰,生活用水再也不用擔心。”
金門供水工程水源地———龍湖 賴進財 攝
以水為橋
兩岸以通促融
金門與晉江隔圍頭灣相望,從福建大陸供水金門是解決金門缺水的“世紀難題”的有效途徑。應金門縣政府的請求,1995年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臺辦、水利部的精心指導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福建省水利廳、福建省臺辦會同兩岸有關部門和單位,克服種種困難,推動跨海供水工程取得成果。
工程由取水泵站、陸地輸水管道和跨海輸水管道三部分組成,取水于晉江龍湖,龍湖面積1.6平方公里,總庫容405萬立方米。水源由晉江金雞攔河閘引水至龍湖水庫,經龍湖抽水泵站抽水輸水至圍頭入海點,再經海底管道輸送至金門。工程總投資3.88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陸方取水泵站及陸地管道部分工程投資1.29億元人民幣。
2018年8月5日金門代表團赴晉江共賀順利通水。
2018年8月5日,盼了23年的“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愿景,終于成為現實。四年過去,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保龍湖常年保持在Ⅱ類水質。實施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是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打造安全供水的一項重要舉措。2022年,工程獲評福建省“閩水杯”水利優質工程金獎。
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洪佳興告訴記者,公司采取在線監測設備24小時實時監測、實驗室人工檢測、專業機構檢測三管齊下的措施,保障入金水質,水質日檢10項、月檢25項、半年檢80項的檢驗結果均滿足供水合約要求。2021年,水質檢測項目16個指標的標準化、規范化提升建設通過水利部國科司驗收。
通水以來,20余批次、1000多人次臺灣同胞、金門鄉親來閩參訪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親身感受泉州人民為金門鄉親提供優質好水的同胞情誼。如今,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已成為推進“金馬小四通”的工作樣板,開辟了兩岸“以通促融”新路徑,為實現兩岸“應通盡通”樹立典范,得到金門同胞一致好評。
以水為橋,深化了兩岸交流融合,兩岸民眾常來常往,交流更密切,心更貼近。正如在通水現場會上,中共中央臺辦主任劉結一所言:“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順利實施,為金門民生需求、建設發展解燃眉之急、免后顧之憂,這是金門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兩岸同胞共同慶賀的一件大事、喜事,更為兩岸關系史冊增添了同胞情誼水乳交融的又一佳話,充分體現出我們為廣大臺灣同胞謀福祉的擔當作為。”
責任編輯:肖舒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用“心”讀懂黨的二十大報告2022-10-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