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宇熙/文 肖春道/圖)參加全國兩會間隙,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周虹仍忙著聯系《貶官記》3月18日在清華大學的演出事宜。
“作為廉政題材閩劇,自20世紀90年代上演至今,傳承了三代閩劇人,演出500多場,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聊起劇院的經典之作,周虹滿是自豪。
閩劇又稱福州戲,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
從1989年進入福建藝術學校閩劇班學習,到畢業后進入閩劇院工作,再到2011年擔任院長,周虹與閩劇結緣已35載,收獲了梅花獎等榮譽,成為非遺傳承人,也更感責任重大。
近年來,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堅持戲曲傳承和創新雙軌發展,堅持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戲并舉,不僅立足本地題材,更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在新編劇目上,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表達方式,拓寬了受眾群體,多次登上央視舞臺,赴國內外演出。在上級部門的關心重視和精心指導下,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排了閩劇現代戲《生命》,成為我國紅色題材戲曲現代戲的典范之作;閩劇《雙蝶扇》以“回歸儒林風”的模式,開啟了閩劇舞臺藝術的新審美。
在人才梯隊建設上,劇院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結合,設立老一輩藝術家的傳幫帶制度,以各類賽事為契機,儲備節目、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此外,與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合辦閩劇班,一批閩劇新生代嶄露頭角。
“戲曲藝術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傳承既靠年輕人,也靠觀眾。”周虹介紹,劇院每年與近20所大中小學結對,以興趣班、選修課及主題講座等形式,讓閩劇走進校園、潤物無聲。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她到福州一所小學開講座,一個“看著表演,眼睛放著光”的小女孩,后來參演了他們的劇目《與妻書》,成為一名閩劇演員。
今年,周虹帶來了關于“加強海峽兩岸教育融合,推進文化和旅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她認為,要發揮文化和旅游系統的資源優勢,加強院校與藝術機構的互動,完善藝術人才培養體系,為“閩派”特色文藝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從0到1從弱到強,我們睡地板做市場拼創新——2024-03-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